与脐下部位压痛有关的各种祛瘀剂 |
如前所述,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瘀血腹候均出现在下腹部,用“少腹急结”“膀胱满急”等表现出来。的确,几乎所有的驱瘀血药方的压痛点也存在于脐下。
之所以敢于这么说,是因为压痛点的大部分在脐之左斜下或右斜下约二横指附近,或者同时并见于乙状结肠部或回盲部压痛点。《伤寒论》的作者们一定是明白其中区别的。但在纸张尚未发明只能依靠在木简、竹简上书写记录的时代,是不得已省略这些区别的内容而仅仅记录了少腹、脐旁等的吧(笔者推断《伤寒论》几乎是与《易经》同时代形成的)。在了解古人苦心编著之缘由的同时,我们后世人也有理由必须不遗余力地去汲取其省略的部分。
▲图J 大黄牡丹汤证
但是,在《腹证奇览》大黄牡丹汤项论述道:“如图,脐下有毒,按之疼痛者,即为此证。所谓经闭、血块之类,或乳岩、男女诸恶疮腐烂之类,多此证。其余不论何病,脐下有坚块,按之疼痛者,皆为此证。”如所载图J,图文皆示脐下者。
本文选摘自藤平健先生原著《汉方腹诊讲座》(《伤寒论腹诊讲座论著选译(一)》)。
王宁元《伤寒派腹诊》
第十期厦门培训班
开课时间:
2020年12月4~6日(3天)
开课地点:
厦门市颐璟花园酒店
学费:
3800元
报名咨询:
温馨提示:
由于疫情,我们将配合厦门市政府相关政策,如政策有变导致课程无法举办,将为学员办理延期学习或退费,维护同学们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