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中医大家刘渡舟:小柴胡汤的这三般变化,用对了效如桴鼓

中医大家刘渡舟:小柴胡汤的这三般变化,用对了效如桴鼓 |
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医圣张仲景所传的经方,每一首都堪称经典,被后世医家广为传颂,而且用之临床,屡用屡效。在当代,著名中医大师刘渡舟先生堪称“伤寒巨匠”,对仲景学说的研究也是炉火纯青。仲景所传之方,小柴胡汤十分经典,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后世医家颇爱使用。刘渡舟先生认为,小柴胡汤很厉害,它的其他化裁方,也堪称经典,不信但看小柴胡汤的这三般变化,就能从中汲取经方深不可测的智慧。

01

柴胡加桂枝汤

本方治少阳病兼见头痛、发热、脉浮等太阳表证,为小柴胡汤减去人参之碍表,加桂枝微发其汗而成。又能治少阳证兼有心悸、气上冲之证。

张某,女,59岁。患风湿性心脏病。初冬感冒,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胸胁发满,心悸。时觉有气上冲于喉,此时则更觉烦悸不安,脉结。

辨证:少阳不和,复感风寒,且挟冲气上逆。

治法:两解少阳、太阳,兼平冲气。

处方:用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

服三剂则诸证得安。

02

柴胡加芍药汤

本方治少阳病兼见腹中痛,且有拘挛之感,按其腹肌而如条索状,此乃因肝脾不和,血脉拘挛所致。为小柴胡汤减去苦寒之黄芩,加平肝缓急而疏利血脉的芍药而成,又能治疗妇女气血不和的月经不调与痛经等证。

郝某,女,学生,22岁。肝气素郁,经常胸胁发满,胃脘作痛,月经来潮时,则小腹拘挛作痛,脉弦细且直,舌苔薄白。

辨证:肝气郁结,血脉不和。肝气郁则疏泄不利而胸胁发满,胃脘作痛;血脉不和则痛经而小腹拘挛。

治法:疏肝和血止痛。

处方:柴胡12克 赤白芍各6克 甘草6克 党参6克 生姜10克 半夏10克 当归尾10克 泽兰6克

连服六剂,诸证即愈。

03

柴胡桂枝汤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治外有表证而见“肢节烦疼”,内有少阳气郁而见“心下支结”。故在小柴胡汤中加桂枝、芍药,使其外和营卫,内调气血,而病可愈。根据《伤寒论》的治疗精神,余用本方治疗下述三种病症每可取效。

1.治早期肝硬化

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而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化验检查,见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倒置,麝香草酚浊度指数升高。临床诊断为早期肝硬化。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鳖虫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有较好的效果。

2.治关节炎兼肝气郁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肢节烦疼,同时又因挟有肝气郁而胸胁苦满,或者胁背作痛等证,用柴胡桂枝汤疗效满意。

3.治肝气窜

肝气窜为民间土语而未见医籍记载。其证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和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疼处,则伴有嗳气、打嗝,随之则其证得以缓解。此病多属现代医学所谓的神经官能症一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初遇此证,使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一类,效果都不理想。后想出柴胡桂枝汤法,可两调营卫气血,而能独切病情,试之果然有效,至今已治愈数人。

YIZHENYIYAO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书友会”,有删减,作者:刘渡舟。如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