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2.9亿国人患病,“隐形杀手”高血压中医该怎么治?

2.9亿国人患病,“隐形杀手”高血压中医该怎么治?

#高血压

点击下方关注公众号
请您阅读完文章后在最下端点击“点赞”、“在看”,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记得分享给您的好朋友,一起传播中医药文化,共同享受健康生活!我们期待着您的积极参与,谢谢!
别忘了哦~现如今提起高血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它作为现代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都关注的重大卫生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多达3亿,已成为非常棘手的慢性病。高血压的危害很大,是脑梗塞、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一旦血压长期居高不下,就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您知道吗?原来每个年龄段都会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原来在咱们国家五个人中就有一名高血压患者,这数字有点吓人;原来高血压也可能不出现症状,典型的隐形杀手;原来高血压有这么多类型,what?小朋友我有很多疑问…… 面对受众越来越广并且存在巨大危害的高血压,正确的认知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什么是高血压?

怎么理解高血压呢?简单打个比方,把血管比作水管,当水管里面的压力比较大时,水就容易往外涌,稍不注意水管就会炸开,一样的道理,当血管内的压力比较大,就容易气血翻涌,头晕胀痛、眼底出血甚至突发脑溢血或是中风。 那么医学上到底如何定义高血压的呢? 高血压是指在安静状态下,非同日三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正常人的血压会随着昼夜和季节改变在一定范围内动态波动,因此不能通过单纯的一次血压增高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

高血压的5种主要证型

“血压要认知,降压要达标”,对高血压有所认知了,那么如何降压才能达标呢?要想降压达标,必须要对高血压辨证论治,看看中医是怎么来辨证高血压的吧! 01肝阳上亢型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肝火比较旺盛,再加上经常情绪激动,容易生气发怒,气郁化火,损伤了肝肾之阴造成的。

主要表现:血压高、经常头痛头胀、眩晕、容易眼底充血、面色潮红,并伴有口干口苦、心烦、便秘等症状。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当归龙荟胶囊、牛黄降压丸。
02阴虚阳亢型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主要由于体内的精血或者津液亏虚,阴气受损无法制约阳气从而阳气上亢,导致血压升高。 主要表现:血压高并伴有心慌心悸、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烦口干、失眠、舌苔黄等症状。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清肝降压胶囊。
03阴阳两虚型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存在阴虚的情况又出现阳虚的症状,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容易导致此类型的高血压。 主要表现:血压高并且很难降下去,并伴有四肢无力、走路漂浮无力、面色苍白、易浮肿、怕冷、记忆力差、头痛、头晕、小便频繁、多梦等症状。 中成药:偏阳虚用右归丸,偏阴虚则用左归丸。
04风痰兼挟型

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体质较虚,风邪侵袭,并且脾胃虚弱,痰湿困脾导致的。 主要表现:血压高并伴随头重脚轻、胸闷、神情呆滞、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出冷汗、舌质红、舌苔白腻、半身不遂等症状。 中成药:半夏天麻丸。
05瘀血阻窍型

很多中老年人就是属于这种类型的高血压,瘀血堵在血管中,血管壁压力增大,血压自然就会升高。 主要表现:血压高并伴有心慌心悸、胸闷胸痛、头痛、舌头呈青紫色或者有瘀斑等症状。 中成药:三七丹参片、心脉通片、通窍益心丸。
小伙伴能如果能通过以上情况自己能准确区分,可以试试以上建议的方法,但是如果不能,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正确的治疗办法,这样才能避免生命受到威胁。

降压小妙招

其实大家也发现,不管哪种疾病,身体哪来闹点小脾气或者是很严重的疾病,都和我们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这也能很好的解释为啥现在日子红火了,物质丰富了,但是医院却越来越人满为患了。所以不管哪种情况,我们都要从自身的习惯做起。有高血压的小伙伴以下习惯得尽量避免。
1. 饮食清淡,建议低油低盐,但食物一定要营养均衡。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尽量少吃,最好是不吃

2. 不抽烟不酗酒,烟和酒真的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帮凶”

3. 适当运动。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打打太极、练练瑜伽都是不错的选择

4. 不要熬夜,不要生气,熬夜有百害而无一利。

5. 如果体重过重,建议适当减轻重量,这样也能帮助控制血压的稳定

6. 定期健康体检等等
高血压的危害大家有目共睹,每年因为高血压而突发疾病去世的人不在少数,但是高血压是可预防可控制的,咱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病治病,没病也要做好预防工作。 今天的第二篇内容由葫芦哥给您分享一碗“保命汤”,小伙伴们记得去看哦! 最后,愿朋友们都能远离高血压,远离一切疾病,永远健康快乐!

祝您健康

◎文中图片,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使用。
◎郑重提醒:本号提到的方子,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切勿盲目试用,由于每个人身体有差异,是否适合请找医生诊治开方,擅自使用者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