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禁鼓慄,如丧神守”,面对这样的重症,可据《黄帝内经》论治
对于中医的作用,其实许多人都会认为,其优势在于调养慢性疾病,也就是养生保健方面;而真正要处理疾病,特别是危急重症,西医也是颇有长处的。的确,目前在急诊方面现代医学确实有着重要地位,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医在此毫无作用。古人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时候处理危急重症,靠的全是中医。如独参汤治疗气脱、四逆汤治疗阳虚厥逆等等,这些经典名方现在也被制作成了现代制剂用于临床。其实在《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中,也有着不少关于危急重症病因病机的概括,“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便是其中一条,而今天便要从这一条文来窥探其具体病症及治疗方药。
该条文提到的症状有“禁”、“鼓”、“慄”及“如丧神守”。禁为口噤,是指失语,无法说话;而鼓则是指鼓颌站齿,慄是指寒战。而此三症便对应了如丧神守,即神不守舍。这样的症状表现我们现在可能会认为是一种精神类的疾病,而《黄帝内经》却认为这和火邪密切相关。火为六淫之一,既然作为一种外邪,要侵犯人体,自然也需要从肌表而入。外邪初犯肌表,如伤寒之太阳表实证,或是温病之卫分证,都可能出现发热恶寒等表证,但还不至于出现该条文中提到的重症。但若是表邪未解,邪气入里,寒邪则入里化热,温邪则入里火热邪气更甚。
如若邪热炽盛,一旦深入营血,耗血动血,不但会出现出血诸症,更重要的是会引起神志方面的改变,如失语,或是神昏谵语等危急重症,这时便可表现出“如丧神守”。但反观鼓慄之症,本应为寒邪所致,盖此时热邪炽盛在里,阳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布达于外,因此出现站齿寒战之真寒假热证。当然,疾病发展到这一阶段,自然不可能只有以上这几个症状,同时还可能伴随着高热不退、胸腹灼热、渴喜冷饮等热盛之证,故《黄帝内经》谓其“皆属于火”。那么面对热邪深入营血之危急重症,我们该如何选方治疗?一般来讲,清瘟败毒饮比较合适。
该方出自《疫疹一得》,方用生石膏、生地、水牛角、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牡丹皮及甘草。方中之石膏、知母及甘草含白虎汤之意,清热泻火以清气分实热;黄连、黄芩及栀子有黄连解毒汤之影,通泄三焦实火;而水牛角、生地、赤芍和牡丹皮则为凉血地黄汤,清热凉血散瘀、解毒定惊止痉。此外,连翘、竹叶透热转气,清气分热;玄参清热凉血,桔梗则载药上行。诸多药物配伍,共同组成清热解毒、凉血泄火之效。清瘟败毒饮重用寒凉,以清气分和血分实热,适用于温病之气血两燔证。对于“诸禁鼓慄,如丧神守”这样的危重症,自然不止一方可用,关键就在于辨证论治的同时抓住火这一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