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名医眼中的马兜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李时珍是这样说的
转自公众号:医者荣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g3NjUyOA==&mid=2247483689&idx=1&sn=5e0ff4cb9a46ea14b797ba77c8509986
最近一篇关于马兜铃酸致癌的论文,引发热议,直接“躺枪”的就是马兜铃了。
那么,马兜铃就真的不能使用吗?
这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毕竟中医和西医的套路是不一样的,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
那么,马兜铃在古代名医的眼中,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宋代著名的儿科学家钱乙的临床经验。
钱乙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方子,名唤补肺阿胶散,这个方子由阿胶﹑杏仁﹑马兜铃﹑甘草﹑粳米﹑牛蒡子等药物组成,具有补肺清火的作用,适用于肺虚有火,嗽无津液而气哽者。
补肺阿胶散的药物组成比较简单,方中用马兜铃清热降火;
牛蒡子利膈滑痰;杏仁润燥散风,降气止咳;
阿胶清肺滋肾,益血补阴。
中医认为,气顺则不哽,液补则津生,火退而嗽宁,这个方子的前四味药基本能够完成使命,但为了效果更好,遵循“土为金母”的五行生克原理,加上甘草、粳米以益脾胃,这样有助于更好的补肺清火。
对于钱乙这样医术高明的医学家,能够巧妙的运用马兜铃,那么,马兜铃的作用又有哪些呢?历代名医对马兜铃的认识又是怎样的呢?
明代医学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如是说:“马兜铃,清肺热定喘嗽之药也。究其味苦而兼辛气寒,性速而且轻扬,苦善下泄,辛善横散,寒善去热,轻扬而速颇能开达。
故《开宝》方主肺热痰嗽不清,甚致喘胀而气促者,屡获奇功。此药寒平和缓,不滑不燥,不烈不泄,厥状类肺,故能入肺除热,气降热除,痰嗽喘促自是平矣。”
那么,马兜铃这个中药,在明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眼中又是个什么样子的呢?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马兜铃的描述是这样的——“马兜铃体轻而虚,熟则悬而四开,有肺之象,故能入肺。气寒,味苦,微辛,寒能清肺热,苦辛能降肺气。”
对于马兜铃的作用,《开宝本草》认为马兜铃可以治疗“肺热咳嗽,痰结喘促,血痔瘘疮”等症;
而甄权认为马兜铃可以治疗“肺气上急,坐息不得,咳逆连连不止”等症。
张元素则认为,马兜铃具有“清肺气,补肺,去肺中湿热”等作用;孙思邈认为马兜铃还可以用来治疗“水肿”。
而近代医家张山雷在《本草正义》中指出:“宣肺之药,紫菀微温,兜铃微清,皆能疏通壅滞,止嗽化痰。
似此二者,有一温一清之分,宜辨寒嗽热嗽,寒喘热喘主治。究竟紫菀本非大温,兜铃亦非大寒,而能抉壅疏通,皆有捷效,洵乎同为肺金窒塞之良药矣。”
纵观中医历代名家,对于马兜铃的运用也是至臻纯熟的。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
中医对中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整体观念上,而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仅仅从药物的化学成分来讲,那中医就无药可用了。毕竟,中医与西医的方法论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