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关节肿痛得十分厉害, 没想到有位名医采用补肾的方法给他治好了!
转自公众号:医者荣耀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g3NjUyOA==&mid=2247483697&idx=1&sn=b3fd2d620bb123eeb63c121073187bfb
在明朝的时候,李中梓的医术相当高明,所以有很多疑难杂症都会有人不远千里找李大夫治病。
有一个叫张石林的总督,患了胫膝肿痛,赤如涂丹的病证,找了很多医生都没治好,也是听闻李大夫治病功夫了得,于是不远千里找李大夫来治。
李中梓见到了患者之后,发现这个总督的那一双脚啊,胫膝肿痛,赤如涂丹,看起来还真让人不忍直视。
李中梓问张总督,这个病可曾请过别的医生看过?张总督连连点头,说是有好几拨医生都给他看过,有的医生开了一些槟榔、木通、牛膝、薏苡仁等药,但是也没收到什么效果;有的医生开的二妙散,也疗效一般。
李中梓听张总督这么一说,心中大概就有了数,于是就给张总督把把脉。看了脉之后,李中梓说,脉象尺大而软,应该疾病的根源在肾。
前面几个医生采用了祛湿、清热的疗法,疗效不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个虚证,治疗方法应该遵循“虚则补之”的基本原则。
于是乎,李中梓便给张总督开了个方子,“人参三钱,地黄三钱,麦冬二钱,丹皮三钱,牛膝三钱,枸杞各三钱,沉香一钱”,连喝了四幅药,疾病就好了大半,调理两个月就完全康复了。
后来李中梓在给门人们讲解这个医案的时候,门人们也是比较纳闷,因为这个患者的主症是胫膝肿痛,赤如涂丹,从这个症状来看,首先联想到的可能会是丹毒。
丹毒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流于下肢的称之为流火,多发于小腿肚之下,初起即有全身不适,恶寒发热等症状,随之患处皮肤出现红肿发亮,热痛如烧,色如涂丹,不溃不烂。
但从这个患者的其他兼证来看,似乎找不到证据证明属于流火。
而以前那些医生也先后用了槟榔、木通、牛膝、薏苡仁等药以及二妙散(苍术、黄柏)都是针对湿热下注而施用的,并未收到点滴疗效,这证明此病不属于湿热下注型。
当然,这是从实证的角度思考,既然按照实证治疗无效,那么有没有可能是虚证呢?根据脉象,属于虚证的可能性较大。
由此可以反思,这个疾病的病机是由下焦衰惫(膝胫肿痛),虚火内生(赤如涂丹)所致。
再来仔细看看这个患者的脉象,尺大而软,尺脉主要相关的脏腑是肾、命门、下焦等,软脉即是濡脉,浮而细软,轻取可以触知,重按反不明显。
而在李中梓的独家脉学对这种脉象有过深刻体会,并有“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的说法。
也就是说,这个患者肾精枯损,导致下焦衰惫,水不胜火,则虚火内生。
李中梓后来给人们讲述道:从整个案例来看,这则病案的病机属于下焦衰惫,虚火内生,抓住了病机,治疗也就有的放矢了。
那么,究竟需要如何治疗才能有效呢?这个需要滋阴降火,气血双补。正是:存得一份阴血,便有一分生机;扶得一丝阳气,便多一丝活路。
倘若是流火,到可以清热凉血解毒,可用普济消毒饮加减,外用鲜凤仙花、鲜紫苏二味洗净,连根叶捣烂,开水冲之熏洗患处。但此病并非是流火,而是阴虚所致下肢肿痛,当责之肾与脾。
门人们不太明白,李中梓所开之方,寥寥七味,又是如何药到病所的。虽然这个方子仅仅七味药,但每一味药都是极其关键的“棋子”。
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生津,地黄滋肾填髓、利脉补阴,麦冬退热解燥、降解郁火,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牛膝补肾强筋、引火下行,枸杞补益筋骨、肝肾两滋,沉香降气温中、暖肾助阳;
全方清热凉营而又滋阴补肾,相得益彰,故而能够起到春风化雨之效。
李中梓所用的这个方子中,妙在人参、熟地二药,一阴一阳,相辅相成。
正如与李中梓同时代的医学大家张景岳所说,“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阴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如此一来,气血得复,虚火得解,膝胫肿痛自然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