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系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是这么说的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在学习脉诊的过程中,也许有些人会觉得奇怪,左右两手诊脉的部位不过两条动脉而已,为什么会有诊断全身疾病的功能呢?其实这主要是一个脉气周流的问题,因为脉气是无时无刻都在流动的,而脉气流动,就能传递信息,而中医人士通过这个信息传导就能判断疾病的部位、性质等。
那么,脉气是如何周流的呢?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说到,“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意思就是说,脉本身是不会自己流动的,脉能否流动运行,在于脉气的推动,而运行在血管里面的气称之为营气,运行在脉管外面的气称之为卫气。营气在血管里面起着推动血液向前流动的,而卫气则在血管外面保护着血管及血管里面的营气和血液不受外来病邪和异物的侵害,同时还能温煦血液,让血液保持着温暖。
可以说,脉气推动着血脉的运行,而且二者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正如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所说,“气动脉应,阴阳之义”,意思是气运行一下,脉就相应一下,气休息一下,脉也就静止一下,这个里面蕴含着阴阳动静的奥秘。因为气机也是运动与静止相结合的,但这个中间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静但不至于停歇,动但不至于疯狂。
气与血都是形成脉的基础,那么,气与血的形态究竟是如何的呢?李时珍认为,“气如橐钥,血如波澜”,由于气没有形状可言,是变化多端的,宛如风箱鼓动时吹出来的风,能有感觉却又看不见;而血是能看见的,血液的流动宛如江河的波澜。当然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实际上气和血都是形成脉的物质基础,没有气和血,仅仅只是有脉管,是无法形成脉的,也无法产生脉象,更无法起到预测疾病的作用。
气与血除了要形象的认识之外,还要明白脉搏产生的原理。李时珍认为,脉搏产生和跳动的原理和意义在于“血脉气息,上下循环”。气、血和脉管形成的有机整体就构成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动态体系,而且与人的呼吸、心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构成了一个脉搏系统,而这个系统是全身上下周流循环如环无端的,这也就与我们的循环系统紧密的衔接了起来。
李时珍在《濒湖脉学》里面对于脉搏系统的形成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很准确的表达出来了,只不过数百年来很多初学中医的人士对于李时珍的《濒湖脉学》理解的过于简单,其中很多深奥的东西却从“笔墨深处被隐去”了。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