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一个4味药的古方,却成为女人们的最爱,这是为什么?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在中医界,素有“男不离四君,女不离四物”之说,意思是很多男人的问题,可以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如果是女人的问题,可以在四物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四君子汤在调理男人气虚方面的问题倒是毋庸置疑,但四物汤调理女人血虚却历经曲折。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还是因为四物汤最早并不是用来调理女性血虚的配方。
早在晚唐医僧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四物汤被用于外伤瘀血作痛,原著中曾有“凡伤重,肠内有瘀血者用此,白芍药、当归、熟地黄、川芎各等分,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的记载。但是还没有人想到这个方子竟在300年后,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却将四物汤作为调益荣卫,滋养气血的配方,自此以后,此方摇身一变,成为万众瞩目的“中医妇科第一方”,奠定了“女不离四物”的里程碑式重要地位。
对于四物汤这样神奇的变化,也是有它的必然因素的。正如清末名医张山雷在《沈氏妇科辑要笺正》所说,“本方实从《金匮要略》胶艾汤而来,即以原方去阿胶、艾叶、甘草三味”。医圣张仲景的胶艾汤原本就是为了治疗妇人冲任虚损、阴血不能内守而致的多种出血证而设置的,蔺道人减去其中暖宫调经、养血止血的阿胶、艾叶和甘草,并将生地改为熟地、芍药定为白芍,保留原方的当归、川芎,并命名为“四物汤”,从而使养血止血、调经安胎的配方变为治疗伤科血虚血滞证候的配方。然而在《局方》里却沿袭了《金匮要略》的经验,将其摇身一变,又回到了补血和血、调经化瘀的赛道。
在《局方》里,四物汤的适应证是什么呢?主要用于“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绞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胎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其配方为“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煎服方法为,将四味药打成粗末,每次服用时取药末三钱(相当于现代的10g),用水150毫升,煎至120毫升,除去药渣,空心趁热服用,或者饭前服用。如果是妊娠胎动不安、下血不止的,加艾叶10片,阿胶1片,如果是妇科杂病,血脏虚冷,崩漏出血过多,也一样加艾叶和阿胶。
四物汤自此以后,就正式成为了女人们的“专职司机”,由于四物汤的出色作用,备受女人们喜爱。这个方子的配方极其独特,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为君药;熟地黄滋阴补血,为臣药;白芍药养血、柔肝、和营,为佐药;川芎活血行气、畅通气血,为使药。四药相合,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起到了养血活血、调和营血的独特作用。本方的配伍十分奇妙,动静相伍,补调结合,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伤血,真不愧清代名医汪昂在《汤头歌诀》中对它的盛赞—— “血家百病此方通”。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