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王清任:老年人有“漏尿”这种难言之隐,黄芪加它泡水喝
#方剂专辑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大量透支身体(比如年轻不知维护),那么身体各器官的磨损就会非常大,并且这个时候也更容易出故障,尤其是当人进入老年阶段的时候,故障的发生会表现的非常明显,也就是当我们的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会非常容易表现出各种症状来。
在老年疾患当中,这种隐症是应该注意的——老年人溺尿的问题。
溺尿,也可以说是漏尿,刚开始这种情况不容易引起老年人自己的重视,因为它不重,或者加之不便公开跟家人说,所以也就任意放之不管。
但随着时间的延展,漏尿的情况开始变得频繁,并且会伴有刺痛、痒感等不适,甚至逐渐发展到尿液污染衣物、伴有臭味,这个时候应该来说是较为严重了。然而,即便老人们不说或者不方便说,家里年轻一点的小辈,如果能多留心或者关心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一点的话,应该在情况变得严重之前是可以发现的。
这种情况我们在临床上所见到的大部分病历患病的时长最短的有10个月,最长的达到两三年之久的都有,这都是病人实属无奈的时候才去找医生看病的见证。实际上,在这个最短时长以前的人数并不占少数。
老人溺尿的问题在男女性身上都有发生,男性较女性更为普遍,且或伴有疼痛(因病情轻重程度而异)。这些跟家庭环境条件不便,或者老年人行动不便而清洗外阴较困难,以至于出现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当然受到一些慢性疾病的影响,比如前列腺炎、糖尿病、泌尿系感染或者生产过多等等,导致尿道内外括约肌关闭不严,会进而出现尿液滴沥漏出的情况。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去解决它?
我们知道,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搞好生理卫生与环境卫生,以及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这些内容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它们虽为有效且为长久之计,但并不能及时解决当下的问题,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的解决当下漏尿或者尿道疼痛呢?
下面这个医方值得被大家记住,并且它还是由两味简单的中药组成,分别是黄芪和甘草,一提这两中药大家都应该会很熟悉。
医方方名就叫做黄芪甘草汤,富贵人家可不要以为这两味药不是什么名贵中药就瞧不上眼,疾病可不怎么挑人之贵贫呢!
黄芪甘草汤是由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创制的,这个方调治无论轻重度的溺尿都是可以显效的。王清任《医林改错》的原书记载:“(黄芪甘草汤)治老年人溺尿,玉茎痛如刀割,不论年月深久,立效。”
方药组成:生黄芪四两、甘草八钱。水煎服。
王氏指出,病重患者应一天内服两剂。
黄芪甘草汤组成简单,是一个小方,可能有人会不解,都没有用清热解毒止痛的中药,凭什么它们能够对治溺尿的问题呢?
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清代著名的医家叶天士说过这样的话:“人生之虚,万有不齐,不外乎气血二端。”实际上,老年人绝大多数缺的就是这两个东西。气虚不摄,以至于膀胱内存尿液因胞器而外泄,方中所用黄芪为补气升阳之品,黄芪甘温而可补益气血,且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也明确表明,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如黄芪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化合物是具有免疫调节、抗感染、抗氧化等作用、降血糖和双向调节血压及多种脏器保护等等多种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黄芪具有这些作用中医才会选中它,那还有其他中药可替代的,换一个也是可以的,情况并未必如此喔!但这一种实验数据对中医药的补充认识与发展进行未尝不可。
方中另外一药是甘草,甘草甘平,具有补益脾气和清热解毒的功效。方中两药皆为甘药,甘可解毒、可缓急止痛,这也是为什么可以达到止痛作用的原因之一。另外说到甘草,方中选用的甘草应为炙甘草,生甘草不可用。这个还是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的。
近现代著名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回答过这个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转述一下,张氏的朋友辽宁铁岭的魏氏,每天都把甘草当茶叶一样放在茶壶里冲水饮用,大概10天左右,魏氏发现自己大小便上得越来越勤快,于是就不敢喝甘草汤了。后来跟张锡纯见面的时候专门问到底是什么缘故,张氏说,甘草熟用则补,生用则通,魏氏用的正是生甘草。因此,这就是为什么魏氏大小便变得勤快的原因。须知:我们这里的黄芪甘草汤,也是不能用生甘草的啊!
黄芪甘草汤中黄芪的药量较大,这是调治“立效”的原因所在。在病好之后,可以将剂量调小,权当茶水饮用,有益而无碍。当然,这里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个方子可不止这个功效作用喔,等待着大家一起“共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