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方舱医院关门大吉!10组数据曝光:这才是令外媒惊叹的“中国奇迹”!
重大捷报!!
武汉前线14家方舱医院圆满完成任务,
全面休舱!
3月10日下午,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举行休舱仪式,最后一批49名治愈者出院!
至此武汉14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完成了伟大的使命。
“生命之舱”,从开建到休舱,37个日夜,1.2万多名患者。
94支医疗队、8000多名医护人员
众多的保障人员和志愿者,在这里同舟共济。
在这场“战疫”中充分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是中国速度、中国效率。
“一日一方舱”的速度奇迹
来看一组数据,就知道方舱医院在这段时间里缔造了什么样的神话。
2月3日,中央指导组决定设立方舱医院。当晚,三所总共43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开建。
设计人员凌晨1点画图,工人凌晨4点跑步进场……
29个小时后,4000张床位全部到位。
2月5日,位于武汉市江汉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正式启用,开始收治病人。
洪山体育馆、武汉客厅、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以“一日一方舱”的进度,先后建立了14家方舱医院。
2月5日投入使用至今,武汉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2000余人。
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
自2月5日收治第一批病人以来,奋勇战斗35天的方舱医院,圆满完成任务,3月10日起全部休舱!
这是令每一个国人动容的奇迹。
世界卫生组织点名表扬了方舱医院的积极投入使用,是中国有效遏制病毒的一个大影响因素之一。
借用《卫报》的话来说 “面对这种前所未知的病毒,中国采取了历史上最勇敢、最灵活、最积极的防控措施。”
世卫组织访华专家组组长布鲁斯艾尔沃德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
他从中国考察返回后,当时人们主要说世界其他国家不能学中国的做法......
随着国际病例的不断增加,布鲁斯艾尔沃德接到的电话也越来越多,变成了问他中国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们该怎么办?
他说,他这几天一直对伊朗和意大利说,进行控制,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
我在中国,听到最多的就是,救人,救人,救人!
生命方舱
很多人有疑问,我们能10天建造一座“火神山”医院,建造方舱医院的意义何在?
或许远离前线的我们,疫情的变化只不过是每天都在跳动的统计数字。
但是,武汉很多病人排不上队住不进医院,原本只是轻症却活生生的拖到了危及性命的重症。
方舱医院是解放军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由医疗功能、病房、技术保障各个部分构成。
作为机动场所,具有紧急救治、集中收治、隔离的效果。
在多种功能的同时,建造速度也十分的快!
可以承担治疗轻症患者的任务,减轻普通医院的收治压力。
在这里要尤为感谢中国工程院的王辰院士,是他的坚持和推动,方舱医院计划才能够顺利实施。
他这样形容方舱医院:非至善之举,却是非常时期的现实之策、关键之策。
想想一个月前的紧急局势,这步棋走的实在太对了!
“我们必须要明白,在一个月前的那段日子里,变化的是人,不是数字!”
众人抱薪的医院
除了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和当机立断,民间一位普通人做出了非比寻常的贡献。
他就是被称为“湖北首富”卓尔公司的董事长阎志。
“不论价格、不论数量、不设上限,有多少要多少!”
1月23日,阎志为疫情捐献1000万,但是当他得知现在缺的不是钱是物资时,发动了本公司全球供应体系,不惜一切代价把所有能得到的医疗物资全部运往武汉。
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当政府决定建立方舱医院时,他主动将武汉客厅捐出进行改造。
不只阎志,在决定医院开建时无数的医生、军人、警察都积极的响应号召,无论艰难、无论风险,义无反顾的加入到抗疫工作。
76支,8000余人的医疗队伍,从全国各地火速奔赴方舱医院。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们还承担了搬运物资、建造医院的重任。
警察部队24小时听候差遣。
从江汉方舱医院建造初期就投入改建工作的民警张博,
已经34天没有回家,一直与同事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奋战。
“医院有什么需求,我们就承担什么角色。”
穿着警服的他们可能上一秒还在巡逻执勤,下一秒就化身搬运工。
天南海北的中国人们,国家的危难将我们凝聚到一起,慷慨激昂的投入到这场与病毒的战争中!
“难民集中营”?
明明是温暖大本营
在方舱医院建造之初,很多人质疑医院内的设施和环境。
国外媒体更是将方舱医院称作“集中营”,不少人被误导,以为进了方舱医院日子会过的很惨。
随即,方舱医院里的生活视频曝光,打脸了外界的抹黑。
居家隔离的湖北小伙伴们,伙食是这样:
一罐辣酱,一盆萝卜青椒乱炖。
方舱医院的伙食是这样的:
相比之下,差距已经无法用言语形容了!
“我想多吃点菜。”
“不,你不想。”
为了增强抵抗力,来多吃点肉。
猪肉吃够了?
那今天吃牛肉吧,张嘴!
你见过哪家“集中营”早餐提供面点、鸡蛋、牛奶。
午晚餐提供3个荤菜1个素菜,外加一碗汤和水果。
没吃饱的话,还可以找护士再要一份。
这是集中营?这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
在如此优良的伙食下,“意外”发生了。
一名病人因为吃的太好,痛风发作,不得不被推去接受治疗。
最有人情味的医院
伙食是最基本的,吃饱了饭也不能干坐着啥也不干。
为了让病人们的饭余时间丰富一些,方舱医院还设立了读书室。
不爱看书,那就来首小音乐,一起感受被方舱舞大妈支配的快感吧!
虽然是在隔离期间,但是遇到生日咱照样过!
在医护人员的策划下,一场特殊的生日聚会隆重举办。
除了超大的生日蛋糕,每个过生日的病人还可以领到一个单独发放的蛋糕。
方舱医院就像一个完美的小社会,这里充满了正能量,让每一个病人都在这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位10岁的小朋友在微博说“好无聊啊”。
#当方舱医院小朋友说他无聊了#
登上微博热搜
于是热心的护士姐姐为他带去了数学题,并且在下班换岗后来检查作业。
小朋友很听话,开心的做了起来!
除了身边的景色不同,一切还是在舒适家中的样子。
织毛衣、写书法、跳跳舞,欢声笑语、动静皆宜。
陌生的人们相聚在一起抗击病魔,抚平他们恐慌的是方舱医院中久久无法挥散的人情味。
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中药抗疫史上标志性的胜利!
当然,方舱医院的众多奇迹中,最令堂主兴奋的,是中医药在治疗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2月中旬,刘清泉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撰写报告,提出以“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治疗方案,建立中医方舱医院。
在2月18日的记者发布会上,钟南山院士对中药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西药在实验室发现对新冠病毒有效,但有相当多西药在进入人体后无效。
中药则不一样,像莲花清瘟胶囊等中药在新冠肺炎临床治疗已经常用。
我很重视中药的作用,一旦有证据,中药是可以放心用的。”
西医出身的钟南山,给了中医这样的评价,让很多对中医有疑虑的人,吃了定心丸。
事实也证明,中医药完全有能力守护中国民众的健康。
张伯礼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给出的一组数据,有力的证明了中医药此次立下的功劳。
截至3月3日,全国确诊病例中,中医药治疗病例达到92.58%!
方舱医院累计服用中药人数超过90%。
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相比,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了2天,体温复常时间缩短了1.74天,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了2.21天。
临床治愈率中西医结合组,比西药组高出30%!
这样优秀的表现硬气的打脸了那些中医黑。
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
在采访中,言辞恳切地发出了自己的呼吁:“我想提醒的是,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
方舱医院关舱了,却留下来最美好的希望。
我期待着这个时刻:
疫情彻底结束后,和亲朋一起走出家门,把口罩高高抛过头顶。
我将和每一个陌生人拥抱,赞美他无比真诚的笑容。
(视频为医护人员走出医院后摘掉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