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讲三阳合病: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
伤寒论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三阳合病就是既有太阳病,又有阳明病,再有少阳病,同时发作,不是有先有后,这就为合病。
有太阳病的发热怕冷,阳明病的大便干或者胃家实等情况,再有少阳病口苦咽干等情况合在一起,叫三阳合病,同时发作。
(三阳合病)这个症候他没说,他是就脉上来说一说,“脉浮大,上关上”,就脉上说这是三阳合病,脉浮是太阳脉;脉大为阳明脉,阳明脉大;上关上为少阳脉。
“上关上”,靠关上一点叫上关上,上关上以候心下之疾,《金匮要略》里“五脏风寒积聚”一篇说,上关上以候心下之积。
我们讲少阳病在胸胁部位,主要在胁下,胁下与心下在上下的部位上说是相当的,因此上关上以候少阳之邪。
三部九候,三部是上以候上,下以候下,中以候中,这是粗糙地说,细说就是“夫脉当取太过不及”,就是“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讲的,非常的好。
浮大之脉,显现于上关上,冲着脉上说,上关上候少阳之邪,这个地方脉浮大是少阳有热,所以(本条)就脉上说是三阳合病。
这个三阳,我们一会再好好讨论讨论。
阳性证都是亢奋的、热性的,三阳都是热,就是表里内外全热了。
在《内经》上有一句话,“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人一点没有 (火)是不行的,可是得不大的火——少火,人的气就能生,但火大了伤食人气,所以说“壮火食气”。
那么三阳同时有热,内外表里这是壮火(俱热)了,伤人气,所以“但欲眠睡”。
“目合则汗”,这是气虚。
那么(换个角度)再说呢,就是热在里蒸的一个现象,内外俱热,所以人昏昏欲睡,而盗汗出,“目合则汗”就是盗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