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杂谈:医生本身就是味“药”
我曾不止一次说过,中医源于道家。
道法自然是道家很重要的一个观点,在这里我们不管这四个字的原义,作为中医,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治病无非是医药在帮助、辅助、顺应患者的自愈力。
如果大家认同这一观点,大家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必要盲目加大药量、
我记得再一次经方年会上,马方辉老师讲过天平思维和秤杆思维的问题,他认为现代医学侧重于天平思维,中医更多是秤杆思维。
天平思维必然是对抗,称秤思维更重视平衡。
我不否认中医治疗,有时须“大刀阔斧斩将夺关”的勇气和胆识,但更多的是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从容智慧。
习惯于超大剂量用药的通道,对于患者的自愈力而言,会不会有越俎代庖的嫌疑?是不是有违道法自然的原则?
我记得,中医大家程门雪用量有一个先大量后小量的变化。
从另一角度讲,有一味药是没有减少只有增加的,那就是医生本身这味药。
我们的薛师姐(薛蓓云)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本身就是一味药”。
纯粹的药物由大变小的同时,我们的年龄在增加,我们的阅历在增加,我们的知识在增加,我们的经验在增加,我们的世界观在优化。
作为中医,我们应认识这味药,重视这味药,用好这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