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经方杂谈:振振欲僻地解

经方杂谈:振振欲僻地解
“振振欲擗地”解。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伤寒论讲义》释,“振振欲擗地”为身体振颤、站立不稳而欲仆倒在地之态。

细思原文,站立不稳而欲仆倒对应欲擗地,身体振颤对应身瞤动,如此振振二字其义不明。
考《伤寒论》,有振振连用者,有振字单用者。

单作用者如:“下之后复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凡与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振字单用者读作“zhen四声”,同震,在以上诸条中,理解为振颤。
振振连用者,读作“zhen一声”,音既不同,义必有异。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有:“振振薛公,惟德之造。”
毛传:“振振:仁厚也。”仁厚形容其内在品质、秉性,同样也可能形容其外在的表情、神态,应理解为沉默、安静。
82条的振振,形容患者的精神状态,正好与少阴病之提纲——但欲寐相呼应。
振振即沉默安静,是但欲寐之轻者。

因此,不应将振振也理解为振颤。
下面说欲擗地,讲义对欲擗地的解释,本无异议,只是欲擗地是患者自觉症状,患者未必会说出“振振欲擗地”。
据临床所见,患者往往是这样形容这一症状:“脚轻”、“脚如踩棉花”、“如喝醉酒一样”、“身如架云”,这些都是振振欲僻地的形象表述。
我们本地的方言则说“几个摔轱辘子”,也就是说几乎要摔倒的意思。

从振振欲擗地来看,仲景对症状的描述,的确是源于临床,源于民间。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