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今日入伏!做这些,逼出身体的寒气!

今日入伏!做这些,逼出身体的寒气!
【导读
大名鼎鼎的「三伏天」今天正式来了,7月17日是今年「入伏」的日子。
最热的时节,这个时节外界的阳气充足,一定要好好利用,把体内的寒逼出来,加油!

什么是三伏?

“三伏”指的就是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2016年三伏时间

2016年7月17日~2016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6年7月27日~2016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
2016年8月16日~2016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冬病夏治,如何改善脾胃虚寒?

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汗液增多,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津液缺失的情况,此时,如果过度贪凉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而这时再借助一些方法反而可以更好的散开身体内的寒湿。

1、三伏贴

三伏贴本质上是一种“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穴位的双重作用发挥疗效。选择在三伏期间贴敷,旨在借助“天时”的力量发挥更大的效用,好比当年诸葛兄借助那场“东风”。

三伏贴药物和穴位激发的人体自我调节能力,加上天期间充盛的阳气,可以使很多以“寒”、“湿”、“虚”为主要病因的疾病得到痊愈。

2、艾灸
由于夏季阳气外越,会导致胃气虚弱。可以坚持艾灸中脘穴、足三里恢复胃气,通经络,驱寒邪。

3、泡脚
晚上睡前泡脚,不仅可以助眠,而且可以温通经络、引火下行,缓解一些上火症状。

4、慢跑或者瑜伽等运动
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不可大汗,大汗伤津液。运动过后等到汗出透,可以适当喝一些热水补充津液。

5、汗蒸
汗蒸可以使汗出透,打开毛孔,排出体表的代谢废物和寒湿,尤其对有湿疹等朋友有很大的帮助。

Ps:由于夏季本身出汗较多,所以在做三伏贴、艾灸、泡脚、汗蒸的时候一定注意多喝热水、补充身体津液,以免出现上火等症状。

6、经方汤药
推荐经方——四逆汤
四逆汤原方: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
参考剂量:附子15g 干姜24g 炙甘草30g

四逆汤能从根本上恢复脾肾功能,冬病夏治,可以以四逆汤打底,根据身体的情况辨证论治。利用这个夏天,好好为身体打个翻身仗!

具体用药一定在经方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更多精彩的养生内容、健康咨询,不一样的中医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小道经方》的疑问,可以联系小道经方工作人员,我们会为您做专业、详细的解答。
新浪微博:@小道经方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