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快抓住“祛火养肝”的黄金期!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天气回暖,渐有春雷,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
很多大朋友小朋友却口苦眼干,头昏脑胀;
严重的还有牙龈出血、大便干结症状,非常影响学习和工作的状态...
网上随便搜搜,春季上火(牙疼、嗓子疼、头疼)各种问题一大堆!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上火,你需要自诊一下。
春季上火自检:
•两眼赤红、头脑昏胀、长痘
•鼻腔热烘、流鼻血
•咽喉干痛、口舌干燥、干咳
•牙痛(出血)
•大便干结
上述症状满足3条及以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了。不过不要慌,找到原因就好调理了。
3月确实是个“易上火的”的时候,万物复苏,阳气生发,这时候身体的新陈代谢旺盛,所以就会消耗更多的津液。
津液不足了,对身体的濡养功能就会变差,就容易有上火的表现。
因春属木,与五脏中肝相应,所以3月也是养肝黄金期!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抓住这个养肝机会,有利于身体排毒哦。
降火养肝四大注意事项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1.春天要让自己动起来
上班族可适当晨跑,学生家长们也应适当带孩子去进行室外活动,爬爬山、跑跑步,一起去室外寻觅春天的踪迹。
同时还要注意作息规律,长期熬夜会造成肝胆问题,这些人还有几个特点,易怒、口苦、咽干、偏头痛、刷牙干呕、黑眼圈等等。
2.合理控制情绪
春季肝阳亢盛之际,人们往往容易情绪急躁。但此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抑怒”。
合理控制情绪,以防肝气郁滞,影响其正常的疏泄功能,所以春天的心情也要像春天一样,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哦~
《千金食治》序论中载,“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3. 饮食建议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讲: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什么意思呢?
肝不喜欢急躁,所以我们也常说急躁易怒伤肝胆。这时可以吃点甜的东西来缓解。
因为甘甜的东西有保水,恢复津液的作用。所以津液水平足了,对肝胆的濡养好了,自然可以改善急躁、上火的问题。
建议煮食大枣枸杞米汤,大米汤本身补充津液,帮助濡养肝胆。同时加上大枣、枸杞,味道甘甜可口,对改善肝胆功能更有帮助。
《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
4. 注意衣物不可骤减
春季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时节,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暖,不可骤减衣物。要格外注意预防流行感冒,多锻炼,增强免疫力。
春季是生发的季节,是体内的阳气将寒湿推出体外的过程,如果推动不彻底,就会停滞在了体表,出现爆痘、湿疹等问题。
所以要抓住这个机会,彻底将毒素排出体外!
▼▼▼
穴位养肝+闻香+经方养肝三管齐下
①穴位养肝
大敦穴:盘腿端坐,赤脚,用拇指按压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找到穴位。
太冲穴:盘腿端坐,用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找到穴位。
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找到穴位。
每个穴位灸15-30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灸完半小时到1个小时不要立即洗澡,不要当风,不要碰凉水,以防寒邪入体。
艾灸会消耗体内的津液,艾灸过后一定要多喝水、米汤,少量多次服用。
②闻一些有香味的东西
春天也是百花齐放的时候,可以多出门踏青,闻一闻花香。
香能开窍,帮助改善心情。而肝主情志,反过来情志伤肝。所以心情好了,对肝胆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③经方养肝——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出自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少阳经的主方。足少阳胆经,所以小柴胡汤可以针对改善肝胆方面的问题。
为了方便使用,大家可以在家中常备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平时感觉口苦,咽干,偏头痛,脾气急等问题,都可以及时用小柴胡颗粒缓解。
丁卯月正式到来,小心意外情况
还要提醒大家是今天惊蛰,丁卯月(阳历3.6号-4.4号)也正式到来。
风水上需要注意的是,卯来自震卦与兑卦属于对宫作用,因此这个月特别容易犯白虎,很容易发生意外情况、犯小人。
建议:
大家最近一定要小心开车,多多注意安全,遇事多忍让,以免因为犯口舌出问题。
另外丁火在五脏中代表心脏,所以这个月已经容易发生意外情况了,而且还对心脏类问题有考验,因此提前做好风水的调整很有必要。
风水上建议:
①正东多用电磁炉烧水,或者放置泰山石等阳性物体。
②正南方向建议放置饮水机、冰箱、墨汁等阴形物体。
这样的调整可以有效缓解心脏、口舌、车祸等意外情况的发作。
另外有个重大好消息:
你想一路顺顺顺吗,财运爆表吗?
那就抓紧在正东用电磁炉烧水(每天2小时),经云“卯砂血财发无涯”,意思是正东见砂财运特别的好,干啥啥顺。
让你一路顺到底。
特别提醒:守正学堂文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经方医生。
不生孩子不知道,哺乳期妈妈多纠结:
吃什么才能下奶?
感冒了能不能吃药?
孩子湿疹、黄疸怎么办?
别慌!听茯苓医生跟你聊聊:
新手妈妈怎么快速升级为淡定辣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