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恶寒,或者怕冷意味着什么?你知道么?

恶寒,或者怕冷意味着什么?你知道么?

#伤寒悟读

在读伤寒论的时候,我们首先要会的就是判定疾病的属性,到底时太阳病还是少阳病,或者说阳明病,这些是我们用药的主要根据,但是,临床上的这些症状往往又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恶寒,或者怕冷有的时候是表证,有的时候却是里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恶寒和畏寒,同样都是怕冷,但是我们处理的方法却是不一样的,或者说在我们后世人的眼中,却是不一样的。

恶寒和畏寒,有本质区别么?

教科书告诉我们,畏寒还有恶寒,其实是又本质区别的,畏寒是里症,是人体的阳气虚了,到了很严重的境地,所以治疗里正的时候我们应该用扶阳的方法,但是治疗表证的时候,我们用的是解表的方案,解表与温阳,是两种不一样的途径。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为什么?因为表证又恶寒,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人体阳气虚,别看外感之中有些问题是发热恶寒,而少阴病则是无热恶寒,有热则属于阳气不虚,无热则属于阳气虚?

除了阳明的不恶寒,而恶热,属于阳气不虚的状态,其余的涉及怕冷的现象,其实都是寒症,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就像前面我们处理发烧的时候一样,发烧并不代表阳气旺盛,不一定就要清热,但是绝大多数的发烧实际上都是阳气的局部过剩。

恶寒还有畏寒,实际上本质上都是阳气不足,但是恶寒发热则是因为发热消耗了人体的阳气,所以我们必须用一些发表的药物,从人体内部调动充足的阳气,然后到达表层,最后形成新的保护层。畏寒,则属于人体内部本身就没有多少阳气了,此时就因该补充阳气,这样才能恢复人体的温暖。

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我们就没办法明白,为什么古人在治疗表证又恶寒现象时,也会用附子这么一味非常凶猛的药物,本来附子时用来治疗里函证的,为什么表证的伤寒也可以用之呢?其实就是因为恶寒发热,实际上也有阳气虚的存在,此时如果只是用发表的药物,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如果用了附子,疗效就会很显著。

一种症状往往代表一种身体状态

其实我们在说单个症状的时候,往往时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发热一般就是邪气盛,只要时发烧的疾病,就要考虑怎么给病邪一个出路,不管是泻下也好,还是发表也好,或者时补也是。那么恶寒代表的时什么情况呢?恶寒代表的就是阳气虚,所以有恶寒的表证,大多数情况下也要小心,一般都不能用含量的药物,如果真的是热,是不会恶寒的,最少不会明显的恶寒。

所以,一句话,恶寒就是人体的阳气虚了,但是导致这个阳气虚的情况有很多种,在伤寒之中能够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我们也从治疗的角度给大家分别列出来。第一种就是外感寒邪,第二种就是内伤寒湿,第三种就是发汗太过,第四种就是泻下太过,这四种我们都有相对应的处理方案,也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几个过程,我们在下面的文章将跟大家分析伤寒论之中时如何除寒邪的,如果不按照顺序来除寒邪,会让人很痛苦,这也是我们经常被患者上课的一个根本原因。

请各位铁杆粉丝注意啦,知识星球的江右运气圈暂时不用,还有两位铁杆没有退费,请尽快申请退费,我们将以微信群的形式上经方、运气、时空课,开课时间另行通知,要报名可以扫码二维码!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