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真的是慢郎中么?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个!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口号叫做“中医治本,西医治标”,“中医慢,西医快”,在这种广告语的影响下,很多人习以为常,且认为是天经地义。
然而,只要稍微有点常识,就知道其实这个是一个谎言,以常见的一个阑尾炎为例,阑尾炎进医院手术,从手术到出院,再到正常饮食最起码需要半个月的时间,但是如果阑尾炎用中药,快则一个礼拜,慢则半个月,平均起来其实还是相对较快的。
中医并不一定就慢
再以感冒为例,这个是最有发言权的,一般临床上看感冒,西医输液也是一个礼拜,不输液也是一个礼拜,但是中医最快的有的时候只需要2个小时,这个绝对不是夸张。对于绝大多数的感冒,也就两天到三天。
除此之外,其实很多慢性病治疗起来是相对较慢的,不管是中医西医都一样,毕竟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嘛,几年时间积累下来的疾病想用几天的时间就解除,就有一点妄想了。
但是,在临床中,很多时候明明放对了药,辨证论治各方面都考虑到了,为什么还会出现疗效不佳的情况呢?
先举一个例子,有一次在治疗一个子宫萎缩的患者,因为想怀孕,但是西医断定已经没有任何可能了,所以只好求救于中医,接手这样的病人的确有点压力,但是经过几番辩证之后发现是肾虚、血於,但是用桂枝茯苓丸效果不显著,后来用了抵挡丸,效果也不显著。其后,就先给了一个半夏泻心汤,因为发现其有失眠、胃部胀满的感觉,吃完这个方之后,发现效果出奇的好,再用活血化瘀补肾的药,效果就变得明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时常考虑气机的变化,而在调节气机的时候,脾胃作为气机的枢纽,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治疗疾病,不注重调节气机枢纽,只是一味的降气,或者升气,往往都得不到很好的疗效。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调节枢纽的方法就是调节脾胃,调节脾胃又可以分成两种,所以治疗疾病时,有所谓的开门方。
腹胀
笔者最喜欢使用的开门方就是张仲景的三等泻心汤,因为这三种泻心汤有一个非常好的功能那就是调节枢纽。以生姜泻心汤为例:
生姜泻心汤主治的情况是心下痞,一般这种情况是脾气虚,胃气虚中带实。所谓的“痞”,其实就是一种天地不通的状态,《周易》中,将上卦为乾卦,下卦为坤卦组成的卦叫作痞卦,其意义就是天气在上,地气在下,天地之气之间没有交通,因此出现了痞证。
这种痞证,其实就是脾胃作为枢纽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气机瘀滞,不能正常运转,此时用药,不管何种好药,都很难取得疗效。半夏泻心汤是一个辛开苦降寒热错在综合出现的方,对于很多人来说,特别是现代人的绝大多数疾病都是寒热错在,具有非常广泛的适应性,也是治疗的首选方剂。
生姜泻心汤
所以,在大多数时候,中药其实并不是非常慢,用对了药,效果都是非常快的,一剂药就有反应,五副药下来一般就有明显改善。如果没有这种效果,那就要考虑中焦这个门是否已经打开,如果门未打开,不妨试一试仲景的泻心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