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端午吃粽子也挑人?原来端午有这么多讲究

端午吃粽子也挑人?原来端午有这么多讲究

脾胃科 吕小燕
2019年6月7日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 是大家熟知的“端午节”,相传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纪念伍子胥、孝女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

端午时节空气潮湿,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雨量增多,气温不断升高,天上的热气降于地面,地上的湿气往空气里蒸腾,湿热交织,这种湿热的环境为蚊虫、苍蝇等各种生物的繁殖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原来端午有这么多讲究
▍熏艾草
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和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此外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

▍吃粽子
据“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另外,粽子的配料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利尿排毒的功效,而火腿、蛋黄、鲜肉等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但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不宜多食,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红豆粽和甜粽子不适合多吃。有胃病的人吃粽子可选大米粽或五谷粽;有胆结石、胆囊炎和胰腺炎的病人,建议不要吃肉粽、蛋黄粽等过于油腻以及脂肪、蛋白过高的粽子,可能引起消化不良、胀气。另外,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也不宜多食,吃时要细嚼慢咽,便于消化。总之需要灵活把握。

▍注意头部保健
《黄帝内经》说:“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夏季要非常注意头部保养,保养得好,能让人神清气爽,保养得不好,会使人精神昏愦、头痛、头晕。因为头为诸阳之会,火性炎上,头部首当其冲,所以保持头部清凉在端午以后非常重要,挂艾叶菖蒲、佩戴香囊、划龙舟等运动都能够起到保持头部清凉的作用,吃一些薄荷,喝一点清茶,做一个艾叶茶叶枕头,都是解除头部昏聩的好办法。

Doctor吕:
保养脾胃的方法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这是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不好的病人,更应该少吃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品。

2、注意吃饭时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3、饭后慢慢走。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吃完饭立刻开始散步,需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太饱则需要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4、常读“呼”字音。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5、揉鼻头,在面部全息论中鼻头属脾,每次揉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肠胀气等症状。

6、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胫骨前嵴旁开中指一横指)是足阳明胃经腧穴,为胃之合穴、下合穴,坚持每日艾灸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理中气,导滞通络,适应于多种类型的脾胃疾病。

7、揉神阙穴,即肚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于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够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当然艾灸神阙穴,用艾火的药力养护脾胃,效果会很好,而且现在正值三伏天,效果会翻倍。
涂雄黄酒
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喝五加酒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

挂香囊
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




艾 糕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种芳香化浊的中药,我国古代的医书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而阴历五月初五以前的嫩艾既软又香,人们认为用这时的嫩艾做艾糕吃,会祛除暑热、健脾利湿,不患杂病。

咸鸭蛋
端午前后,有些地方的人们会用丝线编一个小网兜,装一个咸鸭蛋给孩子挂在脖子上。除了食用,小孩子也会感觉很新鲜,心里美滋滋的。中医认为,咸鸭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可以治疗夏季咳嗽、喉痛、齿痛、泄泻等病症,是夏日食补与佐餐的佳品。

大 蒜
大蒜在各家厨房里很常见,它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在“端午节”早晨,有些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端午节食疗

1
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
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3
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刺激消化,健脾开胃,缓解由于消化不良所导致的腹胀,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等问题。

4
薏苡小豆粥

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

5
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图片:摄图网
侵删请联系微信

往期精彩 请戳图片阅读

姿势已摆好
就等你点啦
你还在看吗?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