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同病异治”疗闭经



《素问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
月事不来,胞脉闭,有实闭与虚闭之别。实闭者,气滞血瘀也;虚闭者,气血两虚也。肺主气,心主血,气行则血行。气滞血瘀者,胞脉瘀滞而不通,经闭不行也;气血两虚者,胞脉枯竭而空虚,无血可下,而经闭不行也。譬如渠道之水流,渠道为淤泥所壅塞,固然渠水不流;然而水源干涸,渠道焉能有汩汩流淌之水也。案例1
范某,女,25岁。初诊:2009年10月6日。停经半年余,以往月经3~4/40~50天,有痛经病史。结婚1年余未孕,今胸胁及两侧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嗳气叹息,烦躁易怒,少腹胀痛拒按,舌质紫黯有瘀点,脉弦涩。
诊断:闭经。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莪术10g,泽兰12g,牛膝15g,枳壳15g,柴胡12g,乌药10g,延胡索12g,青皮12g,橘核12g,香附15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4剂。
复诊:2009年10月10日。服上药3剂,月经来潮,经血色黯有块,块下痛减。上方加五灵脂10g(包煎),益母草15g,4剂。
三诊:2009年10月14日。月经五天净,诸症悉减。服逍遥丸、大黄䗪虫丸2周。
四诊:2009年11月12日。经来第2天,血色黯红,有少量血块,血量可,余症明显改善。血府逐瘀汤加减,4剂。
后随访月经正常,并于2010年2月喜获妊娠。
按语:《万氏女科经闭不行》曰:“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气以宣通为顺,气机抑郁,不能行血,冲任不通,胞脉闭塞,则经闭不行;气滞不宣,则精神抑郁,烦躁易怒,嗳气不舒,两胁及乳房胀痛;瘀血内停,积于血海,冲任受阻,胞脉瘀滞,则少腹疼痛拒按;舌黯有瘀点,脉弦涩皆瘀滞之象。方以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莪术、泽兰活血祛瘀;牛膝引血通经;柴胡、枳壳、香附、乌药、橘核、青皮、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活血、祛瘀通经之功。俾瘀祛气行,月经畅行,诸症悉除。正“逸者行之,实则泻之”之谓。案例2
王某,女,35岁。初诊:2010年3月12日。停经半年余,以往月经2~3天/2~3个月,有崩漏及贫血病史。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经期逐渐延迟,终至经闭不行。刻下:面色萎黄,神疲肢倦,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毛发不泽易脱落,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诊断:闭经。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补中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八珍汤加味。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当归15g,熟地黄15g,酒白芍15g,川芎10g,黄芪15g,鸡血藤20g,制何首乌15g,龙眼肉12g,木香10g,砂仁10g(后下),陈皮12g,香附15g。水煎服,日1剂,6剂。
复诊:2010年3月20日。服药后,诸症有所好转,但月经仍未来潮。上方加肉桂3g,牛膝15g,6剂。
三诊:2010年3月28日。3月26日月经来潮,血色红,量不多,迄今未净。当归15g,川芎10g,熟地黄15g,酒白芍15g,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6g,肉桂3g,鸡血藤15g,丹参15g,砂仁9g(后下),香附15g,益母草15g。水煎服,日1剂,4剂。
四诊:2010年4月1日。月经5天净,余症明显改善。八珍汤加味方继服12剂。后改服归脾丸2个月,月经正常,余症痊愈。
按语:《兰室秘藏妇人门经闭不行》云:“妇人脾胃久虚,或形羸气血俱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患者脾胃素虚,曾罹患崩漏,化源不足,气血亏虚,冲任不充,血海空虚,无血可下,故月经由稀少渐至停闭不行;余症均为血虚不荣,气虚不布之征。方以四君子汤加黄芪补中益气;四物汤合龙眼肉、制何首乌、鸡血藤养血调经;木香、砂仁、陈皮、香附醒脾理气,肉桂助阳散寒,温通经脉。全方补气养血,使阳生阴长,气充血旺,月经正常,余症皆愈。正“虚则补之”之谓。案例3
《素问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女子属阴柔之躯,多愁善感,常怀隐曲不遂之事,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肝火益旺,肝气横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木克伐脾土,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无力运化胃纳之水谷,致化源匮乏,气血不足。心属火,主血脉,木生火,火旺灼伤阴血,则心血不足。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胞脉失养,冲任不充,则女子不月而闭经。
张某,女,36岁。初诊:1989年5月2日。患者停经1年余。月经愆期,经量渐少,以致停闭。刻诊:头晕眼花,两胁胀痛,乳房作胀,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诊断:闭经。
辨证:肝气郁结,心脾两虚。
治法:疏肝解郁,补益心脾。
方药:归脾汤加味。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神15g,炙甘草6g,黄芪15g,当归15g,炒酸枣仁15g,龙眼肉12g,远志6g,木香10g,白芍15g,五味子6g,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6剂。
复诊:1989年5月10日。服药后,头晕心悸、怔忡失眠、食少体倦明显改善,但月经未行,乳胀胁痛较著。再用逍遥散加味疏肝健脾,和营调经。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炒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制何首乌12g,鸡血藤15g,川芎10g,丹参15g,香附15g,牛膝15g,生姜3片,薄荷3g(后下)。水煎服,日1剂,6剂。
三诊:1989年5月18日。乳胀胁痛止,于5月14月月经来潮,血色淡红,量少,3天净。更服归脾汤加味,12剂,继服归脾丸合逍遥丸2周。
四诊:1989年6月25日。于6月17日经至,血色红,量一般,4天净。余症悉平。
后自经后服归脾汤6剂,经前服归脾丸合逍遥丸2周,共3个月,月经正常。
按语:患者肝气郁结,心脾两虚,胞脉失养,冲任不充致月经周期渐延,经量渐少,终至经闭不行。治用逍遥丸疏肝解郁,和营调经以治标;用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以治本。如此标本兼治,俾肝气疏,心脾健,胞脉盈,冲任充,经以时下,不月乃愈。
作者:陈英都,陈焱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