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师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美国正面临着肥胖症和糖尿病等健康问题的严重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开始鼓励人们关注健康饮食,并为此提供专业的培训和认证,1927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营养学协会,标志着营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此后,营养师证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准。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不断加深,营养师证的发放数量也逐渐增加,由于当时营养学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营养师证的内容和标准并不完善,直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院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制定营养学标准的委员会,才使得营养师证开始逐步规范化。
1964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发布了一份名为《膳食和健康的指导方针》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膳食的建议,这份报告对当时的营养师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营养师证的内容更加完善和系统化,从那时起,营养师证已经成为了美国营养学界公认的专业资格认证。
随着全球范围内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营养师证逐渐成为世界各地的热门职业,在日本、澳大利亚、欧洲等地,营养师证也被广泛认可,在中国,营养师证的发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5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明确规定:“从事食品、饮料、烟草等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相应的卫生知识和技能。”这为营养师证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印发〈职业技能鉴定规定〉的通知》,正式将营养师列入职业技能鉴定范围,此举标志着中国营养师证的发放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的新阶段,2004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印发〈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通知》,明确规定:“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营养师,对产品进行营养评价和营养改进。”这为营养师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自此以后,中国的营养师证发放数量逐年攀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营养师证,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国内外各大高校和培训机构也纷纷开设了营养学专业和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最早的营养师证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营养师证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公认的专业资格认证,在中国,营养师证的发放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过程,如今,中国的营养师证发放数量逐年攀升,为社会和人民的健康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