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江西长沙针灸学习分享 / 正文

王乐亭:头痛八针治各种头痛及针灸处方

王乐亭:头痛八针治各种头痛及针灸处方

专家简介
王乐亭(1895-1984),名金辉,河北省香河县人。曾考入中国大学学习,两年后,弃学从医,拜针灸名医陈肃为师。1929年考取“医师执照后,王乐亭开始使用针灸行医治病,人称“金针王乐亭”。1953年,被聘至中医学会,曾任市第二中医门诊部顾问,中医医院针灸科医师,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中医学会委员、针灸委员会理事。《金针王乐亭》一书是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很好总结。

头痛八针

【取穴】
百会、风府,风池、太阳、合谷。

【功用】
祛散风邪,疏导经气,活血通络,清热止痛。

【主治】
各种头痛。

【注解】
头痛是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在许多疾病中出现。关于头痛在医书中有头风、脑风之记载。《证治准绳》:“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会于此,故外感时邪、脏腑内伤都可发生头痛。
本方以治疗外感头痛为主,方取五穴八针。在五穴之中风府、风池、太阳皆为散风通络,合谷清热,百会诸阳之巅顶,为治头痛之主穴。
《冷庐医话》:“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前额;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二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而亦痛。”对头痛的辨证、辨经、辨病作了明确的鉴别。
【配方剖析】

【取穴】
处方(1)外感头痛
主穴:百会、风府、风池、合谷、列缺。
辅穴:随症加减。
外感表邪:加曲池、外关、大椎。
恶寒发热:取风门、肺俞拔火罐。
高烧不退:刺十二井穴放血。

处方(2)内伤头痛
主穴:百会、风池、头维、合谷、列缺。
辅穴:随症加减。
肝气上冲:加侠溪、行间。
痰食内仃:加中脘、丰隆。
中气不足:加膻中、气海。
阴虚血亏:加肝俞、脾俞、三阴交。

处方(3)偏头疼
主穴:丝竹空透率谷、风池透风府。
辅穴:随症加减。
左侧头疼:取主穴之左侧穴位。
加大陵、三阴交、太冲。
右侧头痛:取主穴的右侧穴位。
加太阳、合谷、列缺。
兼有感冒:加曲池、大椎。
睡眠不好:加神门、三阴交。

处方(4)前头疼
上星、风池、合谷。

处方(5)两额角疼
头维、悬颅、列缺。

处方(6)眉棱骨痛
解溪。

处方(7)头疼如裂、目痛如脱
头维、大陵。

处方(8)头疼如锥刺
窍阴、强间、曲池、合谷。

处方(9)后头痛
天柱,大椎、后溪,昆仑。

处方(10)头痛项强眩晕
风门、列缺、足三里、内庭、太冲。

本文摘自《金针王乐亭》,作者:王乐亭,转载请注明出处。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针灸方法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