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支持是一种通过静脉途径给予患者营养物质的方法,主要用于满足患者在消化系统功能不足或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对营养的需求,肠外营养支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包括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创伤、烧伤、肿瘤化疗、胃肠道功能障碍等特殊情况,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1、消化道功能障碍
消化道功能障碍是指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不能完成其功能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消化道功能障碍包括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肠梗阻、肠麻痹、炎症性肠病等,在这些疾病中,患者的消化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摄入的食物无法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出现营养不良,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改善其营养状况。
2、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消化系统的暂时性损伤,使其在术后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摄取食物,某些手术后的患者可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进一步影响其营养摄入,在这些情况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可以确保患者在手术后及术后恢复期间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3、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收治危重病人的特殊医疗环境,患者在这里需要接受高度专业化的治疗和护理,由于ICU患者病情严重,常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且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因此其营养需求往往高于普通病房的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可以帮助ICU患者在短时间内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其抵抗力,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4、烧伤与创伤
烧伤与创伤患者在受伤后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导致其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烧伤与创伤患者还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合成以修复受损组织,而传统的饮食摄入往往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在烧伤与创伤患者的治疗中,肠外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5、恶性肿瘤化疗
恶性肿瘤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往往对正常细胞产生一定的损害,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化疗过程中患者的蛋白质消耗增加,需要额外补充营养,肠外营养支持可以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减轻其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6、新生儿及早产儿
新生儿及早产儿由于出生时未能完全发育成熟,其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对营养的需求较高,新生儿及早产儿的母亲往往存在母乳分泌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可以为新生儿及早产儿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
7、其他特殊情况
除上述常见情况外,肠外营养支持还适用于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如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慢性肾脏病晚期、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在这些情况下,患者可能存在特殊的营养需求或吸收障碍,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肠外营养支持作为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配方和输注途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