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保健养生学习 / 正文

阳虚体质的特征与养生和调理

阳虚体质的特征与养生和调理

一、什么是阳虚体质

所谓阳虚,是指人的机体阳气不足的体质状态,或是由于阳虚而出现的脏腑功能衰退的症状,换句话说,就是生命之火不够旺盛。阳气虚衰会导致机能减退、反应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体能状态,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也是一种病理现象。

阳虚则外寒,通常分为脾阳虚和肾阳虚,大多表现为畏寒肢冷、体温偏低、手足发凉,或腰背怕冷,或腰以下有冷感,冬天手冷过肘,足冷过膝。

二、阳虚体质的主要特征

阳虚体质,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其特征与寒性体质接近,为阳气不足,多为形体白胖,肌肉不壮,脉象沉细无力,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者。有寒象,表现为疲倦怕冷,四肢冰冷、唇色苍白,少气懒言,男性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等。

阳虚体质的人平素畏冷,手足不温,易出汗,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阳虚体质的人到了更年期、老年期很容易患骨质疏松。

阳虚则阴盛,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症,平素不耐寒邪,耐夏不耐冬,易感湿邪。

三、五脏阳虚的表现特征

心阳虚:表现为心悸心慌,心胸憋闷疼痛,失眠多梦,睡眠质量下降,心神不宁等。

肝阳虚:表现为筋无力,怕风,饥饿时却没有食欲,头晕目眩,两胁不舒,乳房胀痛,情绪抑郁等。

脾阳虚:表现为四肢不温,腹胀,面浮肿,口淡无味,不想说话,食欲不振,恶心呃逆,大便稀溏等。

肾阳虚:表现为腰膝酸软,遗尿,小便不禁,阳痿早泄,性功能衰退等。

肺阳虚:表现为咳嗽气短,呼吸无力,声低懒言,痰如白沫等。

四、阳虚体质的成因

阳虚体质的成因在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阳亏。

阳虚体质虽说有些是先天阳气不足所致,但大部分人都是后天没有调养好。阳虚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阳虚体质也常出现在医之过的情况下,一是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为寒凉之物。二是经常使用苦寒清肠的药物进行排毒养颜。

另外,长期过量食用寒凉的食物如黄瓜、藕、梨、西瓜、冷饮等,也会形成阳虚体质。

五、阳虚体质容易导致的疾病

阳虚体质是所有的体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种。手脚发凉、怕冷是阳虚的基本征象。同时,阳虚体质在所有的体质中也是导致疾病最多的一种体质类型。

体质偏阳虚的人容易发胖、脱发、睡眠不好,骨质疏松,也易伴随水肿,阳气虚的人也会有色斑、痤疮等。

阳虚体质的常见病症:

1、脾胃虚寒症

大多数阳虚体质会出现脾胃功能的异常,表现为对寒凉食物畏惧,或稍食用则出现胃痛,平时易于腹胀、腹泻,消化不良,或堵塞感,或呃逆,泛酸等。

2、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出现月经紊乱,可现剧烈的痛经,或月经延期,或月经量少,或颜色发黑,或血崩。有些女性在怀孕之后则出现流产或胎停孕的现象。

3、男性性功能减退:

男性阳虚体质多数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的情况,伴有易于疲劳,腰膝酸软,精力不足,脱发,失眠等征象。

4、面色青黑,出现色斑、褐斑

阳虚导致寒邪内盛,影响血液的运行,则表现为面色暗黑、青灰,有的表现为下眼睑发黑,有的在两颧、眼睑周围、口角部出现点状或片状褐斑等等,均是体内阴寒盛,气血淤滞的外在征象。

5、腰部酸痛不适或发冷

大多肾阳虚的病人,都会有腰痛欲折,腰部酸软或腰部发凉的症状,女性月经期这些症状尤为明显。

6、失眠、烦躁或嗜睡

如果阳气极度虚弱,就会表现出白天精神萎顿、疲惫,晚间烦躁不安,难以入睡的情况。因此,如果在失眠伴随着手足发凉等症状,常是阳气极度亏虚的表现。

7、背部发凉、发紧

如果一个人背部发凉,是阳气开始亏虚的表现,如果背部如负冰块一样,或夜间背上冷汗淋漓,则是阳气已经大虚的征象,出现这个症状,往往身体已经出现了很多部位的寒凉症,诸如易于胃痛,手足关节疼痛,心悸,失眠等。

8、过敏性鼻炎,甚至哮喘

很多人阳虚的症状是以过敏性鼻炎表现出来,天气稍有变凉,吹一下凉风都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鼻塞、喷嚏、鼻流清涕等,甚至有的持续十几年的症状,鼻翼肥厚、息肉内生等。严重的可以发展成哮喘。这种过敏性鼻炎,实际上是人体阳气虚的表现之一,具体是肺阳虚所致。

9、神经性头痛

阳气虚,人就会有昏沉不清,甚则头痛的症状。这种阳虚性头痛,常在劳累、失眠后加重。

10、白带量多、清稀

出现大量清稀的带下也是女性阳气虚、寒气内盛的常见症状。人体阳气充足时,子宫内膜会按时、彻底的脱落,不出现残留物,但当阳气虚,寒气内盛时,子宫内膜脱落不彻底,或局部血液运行不畅,均会使子宫内水湿加重,而以带下的方式向外排泄。这类病人,往往可以同时见到月经量少、色黑、后期等症状。

11、全身小骨节疼痛,遇冷尤甚

阳气虚,不能温养周身时,还容易出现四肢小关节的疼痛,这种疼痛表现为平时有轻度症状,在触及冷水或天气寒冷后加重。

12、心脏疾患――冠心病

人体阳气不足,在五脏中,最易表现为心气虚弱的各种病症,有心胸憋闷,疼痛,心悸等现象。

六、阳虚体质的养生原则

养生要顺应四时阴阳之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时阴藏。

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所以春时不宜过早减衣,应注意御寒保暖。

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秋时阴收,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所以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也有助于避免燥邪。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同时,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应加强精神调养,多运动。动则生阳,阳虚体质的人,要加强体育锻炼,春夏秋冬,坚持不懈,运动量保持在微微出汗最合适。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去忧悲、防惊恐,控制好喜怒哀乐、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七、阳虚体质的调理

阳虚体质宜吃具有温阳散寒、补益肾阳、温暖脾阳作用的食物。要遵循轻补、温补的原则。忌吃或少吃性寒生冷之物、各种冷饮、各种生冷瓜果,避免食盐摄入过量、滥用抗生素和过度清热解毒。

补充阳气要善于借助自然之力,即在最热天的时候,吃一些羊肉,吃一些热性的东西,会事半功倍。

阳气不足的人要注意精神调养,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感情,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要多进行户外活动。

夜晚是阳气收敛和休息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好好休息,对阳气的修复大有益处。注意劳逸结合,长期熬夜,不但容易伤阴,也会伤阳。

八、阳虚体质的经络调理

老百姓常说,寒从脚下起。因为足底有个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很容易从脚底直接顺着肾经进来,最先损伤的就是肾阳。

经脉中督脉统领诸条阳经,命门事元阳的居所,精血之海,元气之根,反复按摩腰际命门穴的位置可以助命门之火,壮一身阳气。用手在关元穴的位置反复摩腹,令小腹微热,也可调动身体的阳气生发。腹中冷痛、大便溏薄可按揉中脘、足三里。心悸、胸闷气短可按摩内关、膻中。下肢水肿、小便清长除按摩命门、关元外,还可加按涌泉、阳陵泉。

神阙和关元穴都是温中回阳的,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阳虚体质同样可以经常按摩这些穴位。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