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禁忌证包括哪些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一种通过口腔或鼻腔将营养液输送到肠道,以维持患者营养需求的治疗方法,肠内营养适用于消化道功能障碍、严重感染、手术后、重症创伤等患者,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肠内营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内营养禁忌证:
1、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如完全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胃肠道功能严重受损,无法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在这种情况下,肠内营养不仅无法提供有效营养支持,还可能加重病情。
2、肠道瘘和穿孔:肠道瘘和穿孔是指肠道壁的破损,导致胃肠内容物泄漏到腹腔或其他器官,这种情况会导致感染、腹腔积液和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不适合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营养物质,可能导致氮质血症、酸碱失衡等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如静脉输液、口服药物等。
4、肠梗阻性腹痛:肠梗阻性腹痛是指由于肠道梗阻导致的腹痛和腹胀,肠梗阻可能导致肠道扩张、水肿和缺血坏死,进而引发感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采用手术治疗。
5、先天性畸形和免疫缺陷病:先天性畸形和免疫缺陷病患者可能出现肠道吸收不良、肠道感染等问题,影响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这些患者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出现感染等并发症,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6、恶性肿瘤晚期: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能出现消瘦、贫血、全身衰竭等症状,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对症治疗和姑息治疗,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7、非经口进食能力严重受损:如患有严重面瘫、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等疾病的患者,由于进食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经口进食,不适合接受肠内营养治疗。
8、对肠内营养成分过敏或不耐受:部分患者可能对肠内营养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不耐受、谷氨酰胺过敏等,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肠内营养液。
9、未经医生评估和指导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未经医生评估和指导的患者,可能会因为使用方法不当、营养液配方不当等原因,导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虽然在很多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前,患者应先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排除禁忌证,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