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办营养师证 / 正文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你好~关于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咨询在线客服吧

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将营养液输送到患者体内,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求,肠外营养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2. 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治疗;3. 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摄入食物的患者,肠外营养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适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

1、手术前后的营养支持

手术前后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高危手术患者:如大手术、复杂手术、创伤等,这些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营养需求量较大。

(2)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如慢性胃肠炎、胃溃疡、肠道梗阻等,这些患者因病情原因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营养。

(3)消化道瘘患者:如食管-胃瘘、空肠造口等,这些患者需要通过肠外营养维持营养平衡。

(4)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摄入食物的患者:如严重脱水、腹泻、呕吐等,这些患者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治疗

消化道功能障碍患者包括:

(1)慢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患者常伴有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营养。

(2)胃溃疡:胃溃疡患者术后需较长时间的恢复期,营养需求量较大,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营养。

(3)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营养吸收,需要通过肠外营养补充营养。

3、其他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摄入食物的患者

不能正常摄入食物的患者包括:

(1)口腔黏膜损伤:如口腔溃疡、颌面外伤等,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咀嚼和吞咽食物。

(2)咽喉部疾病:如扁桃体炎、喉炎等,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

(3)意识障碍:如昏迷、植物状态等,患者无法感知食物的味道和口感,无法主动进食。

肠外营养的禁忌证

虽然肠外营养在临床上有很多应用,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外营养禁忌证:

1、重度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肠外营养需要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因此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重使用或避免使用肠外营养。

2、严重循环衰竭患者:由于肠外营养需要通过血管系统输送,因此对于严重循环衰竭的患者,使用肠外营养可能会加重循环衰竭的症状。

3、高血糖患者:由于肠外营养中的葡萄糖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对于高血糖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肠外营养。

4、高脂血症患者:由于肠外营养中的脂肪会导致血脂升高,因此对于高脂血症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肠外营养。

5、对特定成分过敏的患者:在使用肠外营养时,应注意对其中可能含有的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如对大豆蛋白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含有大豆蛋白的肠外营养制剂。

6、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由于目前尚无足够的研究证实肠外营养对胎儿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一般不建议使用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在使用肠外营养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肠外营养治疗。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