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针灸治疗学 / 正文

针灸辨证纲要 → 脏腑证治 → 肝胆病证治

针灸辨证纲要 → 脏腑证治 → 肝胆病证治

常见证型

症 状

常见疾病

治法

针灸治疗

肝气郁结 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胀满,嗳气不舒,胃痛不欲食,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苔薄黄,脉弦。 多见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疏肝理气 取足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肝阳上亢 头痛,眩晕,目胀,胁肋胀痛,心烦易怒,舌红,脉弦。 多见于高血压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 平肝潜阳 取足厥阴经、足少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针用泻法。
肝火上炎 面赤,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失眠,尿赤或吐衄,舌红,苔黄,脉弦。 高血压病、急性结膜炎、狂躁型精神病、甲亢等。 泻肝降火 取足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或点刺出血。
肝风内动 头晕目眩,手足麻木,肢体震颤,甚则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舌体偏斜,舌红,脉弦。 多见于高热、流脑、乙脑、震颤麻痹等。 息风止痉 取足厥阴、督脉穴为主,针用泻法。
肝脉寒滞 少腹胀满,引睾而痛,睾丸肿胀下坠,阴囊冷缩,苔白滑,脉沉弦。 疝气、睾丸炎、睾丸结核、阴囊积水等。 温经散寒 取足厥阴经穴为主,针灸并用,针用泻法。
肝血不足 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目干涩作胀,视物昏花,近视或夜盲,耳鸣,指麻,月经减少或闭经,舌淡少苔,脉弦细。 多见于慢性肝炎、贫血、近视、夜盲、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 滋养肝血 取足三阴经穴和相应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
肝胆湿热 胸胁满闷,胀痛不舒,目黄,身黄,尿黄,外阴潮湿瘙痒,男子睾丸肿胀热痛,女子带下色黄,腥臭,苔黄腻,脉弦数。 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 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取足少阳、足厥阴、足太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针用泻法。
胆火亢盛 偏头痛,耳鸣,耳聋,口苦,咽干,呕吐苦水,胁肋疼痛,舌红,脉弦数。 慢性胆囊炎、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耳聋、肋间神经痛等。 清热利胆平降胆火 取足少阳、足厥阴经穴为主,针用泻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