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小青龙汤 / 正文

秋季常见疾病的家庭常备药

原标题:秋季常见疾病的家庭常备药

进入秋天虽然很多地方依然高温笼罩,但是气温开始走下坡路、昼夜温差加大是趋势,天气由高温高湿向高温干燥转移,容易引起肺部不适、腹泻、感冒等各种疾病,给大家推荐几个对应中成药,咱们来看看吧。
一、风寒感冒
秋季天气变幻无常,忽冷忽热的气候特点让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很难及时调整,因此在这样一个多变的季节里感冒始终在我们身边打转。发烧,怕冷,无汗,身上发紧、疼痛,咳嗽甚至咳喘,但是一般嗓子不疼,嗓子不红肿。
1、风寒感冒颗粒
适应症: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2、感冒清热颗粒
适应症: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3、午时茶颗粒
适应症:祛风解表,化湿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楚、胸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4、感冒软胶囊
适应症:散风解热。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恶寒无汗,骨节酸痛,咽喉肿痛。
5、正柴胡饮颗粒
适应症:表散风寒,解热止痛。用于外感风寒及流行可爱冒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
6、小青龙颗粒
适应症: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二、肺部不适
秋天是干燥肃杀的,而且是肺所主的季节,因为各种原因会引起肺部不适,出现咳嗽等各种症状。
1、杏苏止咳糖浆
适合的症状是: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舌苔白,比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以及肺气肿、肺心病的急性感染发作。
2、通宣理肺丸
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3、养阴清肺丸
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之功效。主治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缓解咽痛、咳嗽等症状。
4、百合固金丸
具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之功效。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咯血、小儿久咳、咽喉炎、自发性气胸(结合西医治疗)以及遗精等属肺肾阴虚者。
5、健脾润肺丸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健脾开胃。用于痨瘵,肺阴亏耗,潮热盗汗,咳嗽咯血,食欲减退,气短无力,肌肉瘦削等肺痨诸症。并可辅助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肝功损害。
6、秋梨润肺膏
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7、润肺止嗽丸
润肺定喘,止嗽化痰。本品用于肺气虚弱引起的咳嗽喘促,痰涎壅盛,久嗽声哑。

8、清燥润肺合剂
清燥润肺。用于燥气伤肺,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干鼻燥,心烦口渴。
9、蜜炼川贝枇杷膏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调心降火。本品适用于伤风咳嗽、痰稠、痰多气喘、咽喉干痒及声音嘶哑。
10、虫草清肺胶囊
润肺补气,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气阴两虚,痰热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气喘胸闷;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11、补肺丸
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用于肺气不足,气短喘咳,咳声低弱,干咳痰粘,咽干舌燥。
12、参鹿健肺胶囊
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固肾强身,安神健脑。用于肺、脾、肾不足所致食少纳呆,气短喘促,神疲倦怠,头晕耳鸣。
13、人参保肺丸
益气补肺,止嗽定喘。用于肺气虚弱,津液亏损引起的虚劳久嗽,气短喘促等症。

三、脾胃不适
苦夏过后,人们的脾胃普遍虚弱,因为炎热酷暑容易使胃阴被耗伤;而暑湿困脾,就会导致脾失健运。因此,秋季的养生重点要放在调理脾胃,清补润燥上。
1、伤食腹泻
表现为胃脘痞满,恶心反酸,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腐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脉象滑数。治宜消食化滞,理气和胃。可服用保和丸,也可选用加味保和丸、木香顺气丸、木香槟榔丸、消积口服液、枳实导滞丸等。
2、脾虚腹泻
患者脾胃素来虚弱,食欲不振,神疲倦怠,大便时溏时泻,若饮食稍微不慎,或吃了难以消化的油腻食物,则脘腹胀满不舒,溏便次数增多,完谷不化,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治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可服用参苓白术丸,也可选用人参健脾丸、补脾益肠丸等。

3、暑湿腹泻
表现为烦热口渴,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灼热,重者每天达十多次,粪便带有黏液脓血,恶臭难闻,小便短亦,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治宜表里双解,清热止泻。可选用葛根芩连片(丸),也可选用香连丸、连蒲双清片、克痢痧胶囊等。
4、寒湿腹泻
表现为胸膈满闷,呕吐恶心,脘腹胀痛,肠鸣辘辘,泻下清稀如水样大便,伴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困重,舌质淡苔白腻,脉象濡缓。治宜外解表寒,内化湿邪,服用藿香正气片(水、软胶囊或滴丸)。也可选用六合定中丸、午时茶。
5、脾肾阳虚腹泻
又称鸡鸣泻、五更泻。每天清晨起床前,于肚脐周围作痛,腹胀肠鸣,泻后轻快,腹部及四肢畏冷。可服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等治疗。
6、痢疾
夏秋季节最易发生的肠道传染病是痢疾,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中有黏液或脓血,主要由饮食不洁所致。急性痢疾可服香连丸、加味香连丸与双黄消炎片;慢性痢疾可将加味香连丸与参苓白术丸合用。至于中毒性痢疾,症见发病急,病情重,可出现高热、头痛、烦躁,甚至昏迷、抽动等危险症状,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7、口臭型便秘
主要因为爱吃辛辣口味重,用麻仁润肠丸,中成药名。为泻下剂,具有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8、腹胀型便秘
主要是消化不良,用枳实导滞丸,为消食剂,具有消积导滞,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9、乏力型便秘
主要是体弱老人,用芪蓉润肠口服液,,益气养阴,健脾滋肾,润肠通便。用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大肠失于濡润而致的虚症便秘。
10、虚寒型便秘
四肢怕冷,面色发白,腹痛,用便秘通,健脾益气,润肠通便,适用于虚性便秘,尤其是脾虚及脾肾两虚型便秘患者,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腹胀,神疲气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11、燥结型便秘
主要是老人及慢病患者,大便燥结,口干舌燥,心悸,用五仁润肠丸,润肠通便,主要用于老年体弱便秘。

四、口腔溃疡
1、心脾积热
心脾积热者口疮三五不等,灼热疼痛,表面多黄白分泌物,周围鲜红微肿,心烦失眠,口渴口臭,大便干少,小便黄短。黄连上清丸清热疏风、解毒,导赤丸善清心经之热,可选用此两药。
2、肺胃邪热
肺胃邪热者口疮起病较急,数量较多,大小不等,表面多黄白色分泌物,疮周红肿或有水泡。常伴有发热、头痛、咽喉痹痛、咳嗽、口渴、便秘、尿黄、舌红苔黄。三黄片、牛黄清胃丸都具有清热解毒通便之作用,对于肺胃热盛者较好。有时心脾积热口疮和肺胃热盛口疮可合并出现,不易明确区分,故上述方药可酌情互相选用或2种联用
3、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者口疮反复发作,灼热疼痛,疮周红肿,口燥咽干,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心悸健忘,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对于阴虚火旺型较适宜。
4、阳虚浮火
阳虚浮火者口疮淡而不红,大而深,表面灰白,日久不愈,服凉药则加重,腹胀纳少,便溏,透雨乏力,或腰膝酸软,面青肢凉,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脉沉弱或浮大无。
附子理中丸温阳健脾,金匮肾气丸、右归丸温肾壮阳,对于阳虚浮火者,可根据偏于脾阳虚或肾阳虚而分别选用。

五、皮肤瘙痒
1、风热血热证
以皮肤瘙痒,遇热或饮酒后加重,搔破后血痕累累为特点;伴心烦,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弦数。推荐用肤痒颗粒,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病,荨麻疹。
2、湿热内蕴证
以瘙痒不止,抓破后渗液结痂,或外阴肛周皮肤潮湿瘙痒为特点;伴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纳差,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推荐金蝉止痒胶囊,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的作用。用于湿热内蕴所引起的丘疹性荨麻疹、皮炎等皮肤瘙痒症状。
3、血虚风燥证
以老年人多见,病程较长,皮肤干燥瘙痒,血痕累累,伴头晕眼花,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推荐润燥止痒胶囊,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痤疮,便秘。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