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中医根据病因分为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袭肺、风热犯肺和风燥伤肺三种证型。
外感咳嗽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属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通宣理肺丸来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药性温和,不凉不热,是治疗风寒咳嗽的首选药。
【通用名称】 通宣理肺丸
【成份】 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
【性状】 本品为黑棕色至黑褐色的大蜜丸;味微甜、略苦。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宣肺止嗽。用于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症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
如果患者风寒感冒症状不明显,主要是咳嗽,而且咳嗽声音重,痰也多,痰白清稀,这个时候用三拗片效果会更好一些。
【通用名称】 三拗片
【成份】 麻黄、苦杏仁、甘草、生姜。
【性状】 本品为绿色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褐色至棕褐色;气香,味微苦。
【功能主治】 宣肺解表。用于风寒袭肺证,证见咳嗽声重,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急性支气管炎病情轻者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7天一疗程。
如果患者的咳嗽,又短又急,严重的时候呼吸都困难,有胸闷症状,这时要加大止咳祛痰的力度,可以采用杏苏止咳糖浆。
【通用名称】 杏苏止咳糖浆
【成份】 苦杏仁、陈皮、紫苏叶、前胡、桔梗、甘草。
【性状】本品为浅棕黄色至棕黄色的黏稠液体;气芳香、味甜。
【功能主治】 宣肺气,散风寒,镇咳祛痰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逆。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该成药来源于《伤寒论》的小青龙汤,主要功效为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小青龙汤的适应证是,有风寒表证,同时有水饮症。水饮也就是体内有太多的水分。表现为痰清。特别适合咳喘不能卧,一躺下咳喘就更严重的情况。
【通用名称】 小青龙颗粒
【成份】 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细辛、灸甘草、法半夏、五味子。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气微香,味甜、微辛。
【功能主治】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1次一袋,每日3次。
风热咳嗽多发生于春夏,由外感风热引发。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大便干,小便黄。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凡是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咳黄痰、口渴、小便短赤、咽喉肿痛等都可以用这个药来治疗。是用途很广的常备药。
【通用名称】 急支糖浆
【成份】 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黏稠液体;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闷、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0~30毫升,一日3~4次;儿童一岁以内一次5毫升,一岁至三岁一次7毫升,七岁一次10毫升,七岁以上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
此方功效较为专注,擅长清热化痰, 治疗肺热咳嗽。如果痰又黄又粘稠,很不容易咳出来,就比较适合。
【通用名称】 川贝枇杷露
【成份】 枇杷叶、桔梗、水半夏、平贝母流浸膏、薄荷脑。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有凉喉感。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属痰热阻肺证,症见咳嗽、痰黏或黄。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20毫升,一日3次。
该成药与治疗寒咳的三拗片只有一位药不同,生姜换成了石膏,清肺胃实热。也是一个治疗热咳的常用药。
【通用名称】 麻杏止咳糖浆
【成份】 麻黄、苦杏仁、石膏、炙甘草。
【性状】 本品为棕色粘稠的液体;味甜。
【功能主治】 本品有镇咳,祛痰,平喘的功效。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喘息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
风燥咳嗽多发生于秋天,秋天气候干燥最易伤肺,因肺失润降而引发咳嗽。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秋梨润肺膏润燥生津的作用很好,适合那些咽干口燥、嗓子疼痛、声音嘶哑的患者。
【通用名称 】 秋梨润肺膏
【成份 】 梨、百合、麦冬、川贝母、款冬花。
【性状 】 本品为黑褐色粘稠的半流体;味甜。
【功能主治 】 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10-20克,一日2次。
蛇胆川贝枇杷膏以凉润为主,专门治疗燥咳,适合痰多,咽喉干痛、胸闷不舒。
【通用名称 】 蛇胆川贝枇杷膏
【成份 】 蛇胆汁、川贝母、枇杷叶、水半夏、桔梗、薄荷脑。
【性状 】 本品为棕红色至棕色的半流动液体;气香,味甜、微辛凉。
【功能主治 】 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咯痰、胸闷气喘、鼻燥、咽干喉痒等症。
【用法用量 】 口服,一次22克(约一汤匙),一日3次。
清热力量较强,适用于热像明显的患者,久咳不止,痰中带血,咳的嗓子又疼又哑,甚至扁桃体发炎的情况。
【通用名称】 二母宁嗽丸
【成份】 本品主要成分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瓜蒌子(炒)、茯苓、陈皮、枳实(麸炒)、五味子(蒸)、炙甘草。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适应症】 本品的功效是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黄,不易咯出,胸闷气促,咽喉疼痛。
【用法用量】 本品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所有药品在使用前请仔细辨证,或者医生指导下使用。具体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详见药品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