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咽痛,咳嗽,这个感冒流程必须走完?鼻塞,咽痛,咳嗽,这个感冒流程必须走完?其实,感冒是种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自己也会好,但这个病需要一个过程。第一阶段:起病阶段感冒发病很急,可能一觉醒来鼻子就塞了,一阵风吹毛孔一哆嗦就感冒了。鼻塞、打喷嚏、流鼻涕是最初的感冒前兆。感冒初起,很多人会选择生姜茶,葱白水,紫苏叶茶,或者一碗热粥,蒙上被子睡一觉,也许就好了。有人说感冒吃了一两次药就好了,这种情况多半是感冒初起就能及时用药,寒邪很快被赶出去,加上此时人体正气强大,所以好得快,并非某种药治疗感冒有奇效。第二阶段:外寒阶段如果感冒初起症状没有缓解,就会出现怕冷、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四肢酸痛等感冒症状。这里的打喷嚏、流鼻涕等属于卡他症状,也就是分泌物从黏膜流出的一类症状,而西药的感冒药里大都含有对抗卡他症状的成分:扑尔敏。中医的说法就是寒邪在表,侵犯了肺经,导致肺失宣降,毛孔关闭,只能通过口鼻排出寒邪,就会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除了这些症状,还可能出现肢体酸重,头痛,咳嗽,食欲减退,胃口差等。第三阶段:外寒里热这个阶段大概在第三天,一般感冒第二或第三天时症状就会达到高峰期了。感冒高峰期表现不一,打喷嚏和流鼻涕可能依然存在,有的还会出现咳嗽,咽喉肿痛,咳浓痰或黄痰;有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烧;还有的可能出现眼睛发红、流泪等症状,通俗说这是“寒火”上炎的表现。这些症状都提示病邪入里,由寒转热的表现,是风寒感冒入里化热的阶段。如果有咽喉肿痛,咳黄痰等,一般来说有黄痰则提示有炎症,西医的说法就是扁桃体炎或支气管炎等炎症。发烧可以理解为正气和邪气的斗争,邪气入侵身体,而正气不让,于是就打起来了,身体为了排出寒邪,升高体温来将寒邪驱赶出去。这时候就会出现既怕冷又发烧的症状。如果受寒较重,发高烧的几率也会更高;儿童的正气强大,发热一般热度较高,而成人发热一般很少出现高热,而是以低烧多见。也有人说发烧能增强免疫,大概是刺激人体正气来与邪气做斗争了,烧得越高说明正邪相争越激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风热感冒,一般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风热感冒主要以风邪和热邪为主,可能并没有打喷嚏、流鼻涕,骨节酸痛,怕冷等症状,大多是一开始就出现咽喉肿痛,轻微怕冷,咳嗽浓痰或黄痰,流浓涕,发热等症状。但也可能是先出现上火症状,比如有的人便秘,口干,喉咙痛,之后就出现风热感冒症状。风热感冒一般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流黄涕、口渴喜冷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等。第四阶段:表里俱热这个阶段打喷嚏、流鼻涕等表证大大缓解,咽喉痛,咳嗽,咳浓痰或黄痰等症状可能占主导,说明病邪已经入里化热,而表证倒减轻了。这个阶段还可能出现小便发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多是体内有热的表现。第五阶段:病退阶段这个阶段感冒已经接近尾声了,打喷嚏、流鼻涕等表证几乎没有了,主要以咳嗽,咳浓痰,或胸中有痰为主,精神状态明显转好,但胃口依然比较差。很多人在感冒后期会遗留咳嗽症状,或干咳,或痰少而粘,甚至感冒后期咳嗽迁延难愈,反复咳个把月都有。这种情况多是肺有余热,肺是最怕燥热的,而发烧或里热症会灼伤肺阴,可以吃点清热润肺的东西,如梨皮煮水,百合、玉竹、沙参等。以上就是感冒的大体流程,下面做个简单的总结。起病阶段: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咽痒,怕冷;外寒阶段: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头痛,四肢酸重,食欲差;外寒里热:黄涕或白涕,浓痰或白痰,咽喉肿痛,发热;表里俱热:黄涕,黄痰或浓痰,口干咽燥,发热或高热,尿黄便秘;病退阶段:咳嗽咽干,干咳或少痰,精神转好,食欲欠佳。感冒虽然有个过程,但并不是说感冒都按这个流程走,可能有症状的跳跃,可能有时间的跳跃,可能不同阶段是交叉出现的。既然感冒过程中症状在不断变化,自然用药也要有所区别,而不是整个过程都吃一种药,尤其是同一种中成药,毕竟中成药讲究辩证论治。感冒是自限性疾病,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也能自愈,而用药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如果感冒加重或出现并发症,还是需要及时就医。
妈咪爱,守护宝宝肠道健康
一文读懂风寒感冒及用药
汇集药品知识,专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