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药这些年,我都看过哪些书?学药这些年,我都看过哪些书?前两天,有粉丝问我初入药店没人教该怎么学习呢?这个问题在我初入药店时也很迷茫,面对众多的药品不知道学习什么或者不知道从何学起。那有没有什么书籍推荐的?药店的书籍我也看过一两本联合用药的,但疾病讲解相对较少,而且联合用药的品种门店都不一定会有,所以适用性并不强。
回想起来,从事医药行业这么久,都学习过哪些东西,看过哪些书呢?为什么会喜欢上中医,并且从一个非医药专业走上了药学之路?这个最初还得从临近毕业时说起。
当时,不知道哪里弄来了一套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通俗易懂的中医讲解。
有一个治疗痘痘的案例印象深刻,说的是年轻姑娘长痘,反反复复吃了很多药就是治不好。在我们看来,长痘通常就是认为上火了,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但是问患者饮食口味,才知道患者喜欢喝热水,还伴有舌淡苔白,畏寒肢冷等症状。
于是,停用了清热解毒药,改用温热药附子理中丸,没想到患者吃了几天后感觉胃中暖暖的,有一股暖流散开来很舒服,不久后痘痘也就慢慢消下去了。
看《求医不如求己》还有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几种养生方法,比如跪膝法、敲带脉、金鸡独立法等。跪膝法、金鸡独立法都是引血下行的好办法。现在很多女性都有下肢冰凉的情况,睡觉时躺到半夜了脚还是冰凉的,这种就是气血不能很好地往下走,也可以说是末梢血液循环不好,可以试试跪膝法或金鸡独立法。
应该说《求医不如求已》算是我走上医药之路的启蒙书籍吧。
直到毕业后,在乡村诊所当起了中医学徒,当时除了工作时照方抓药外,也曾抄过药品说明书,而更多的专业知识还是来自福建卫生报。
福建卫生报是我看得最多的报纸,里面有中西药专业知识的讲解,也有一些医疗案例和用药指导等,这些也无疑为我的药学专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直到后来,离开诊所去药店上班后,我还有订阅过半年的福建卫生报。除了看报,我也曾在地摊上扫过一些书籍。三县洲大桥下每周末都有人摆书卖,我就时常会去捞一两本回来,其中看得比较多的是《医生教材》,中西医都有涉及。
期间,还有在看《黄帝内经》白话文版。现在看来,如果没有中医基础的话并不太建议看经典,毕竟涉及很多中医名词还是晦涩难懂,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经典,想学好中医这个书肯定还是要读的。
《黄帝内经》有两部分,素问的养生知识其实还是非常有趣的,如何养生、如何不得病,还有一些常见的生理现象也讲的很透彻,比如人想睡觉时为什么会打哈欠,就可以用阳入于阴谓之寐来解释。
此外,当时为了学习中药,还特地买了一本中药图谱贴在房间的墙上,每日对着图谱学习中药。不过说是学习,其实也有一部分是装饰作用,你懂得。
有了诊所和药店的积累沉淀,再加上一场执业药师考试,算是把我这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往正轨上拉了一把。后来,得知几个投稿的医药,我便开始时常写写稿件,这期间也开始在一些医药上学习。
当时投稿的公号主要是中国药店和药店经理人,而看得比较多的则是药店智汇,这个公号更适合药店新人,药品讲解,销售案例,专业知识,养生健康等方面都有涉及。
当时,我也有在药店智汇投稿过,后来开始写后就不再投稿了。就在我写公号一段时间后,值得庆幸的是,一个偶然机会药店智汇编辑找到我,才有了现在多篇公号文章在药店智汇转载发表。
现在呢,除了自己写公号文章外,也看一些相关的医药,其中有的作者就是自学中医成才的。惭愧的是,看了别人的文章才知道自己不过是刚起步而已。
因为看了,还特地去买了作者的书籍,比如之前在朋友圈推荐过的系列中医书,把漫画融入中医,读起来很有趣味性。
当然除了公号,今年初还报了一个中医基础学习班,如今已经学完大半基础课程,受益匪浅。不久前,还发现一个学习方法,那就是喜马拉雅听书,我一般听听《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的讲解等。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可以听,甚至可以伴着音频入睡。
回到文首的那个问题,其实学习的途径还是很多的,而更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能不能坚持。自学中医,别无他求,如果能让自己更健康,小病少花钱少受罪,那便是最大的获益了。
21年执业药师报考开始了
常见胃病症状,都是怎么回事?
汇集药品知识,专注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