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头上的黄痂到底是什么,怎么一步步处理?——脂溢性皮炎治疗详细讲解
作者信息:海粟,武汉大学皮肤性病学硕士,知贝皮肤科医生,擅长成人、儿童常见皮肤病,例如湿疹、带状疱疹、痤疮、成人面部色斑等,光电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果酸焕肤等医美项目。尤其擅长精细化护肤品选择。
孩子出生后,我们都希望孩子皮肤光滑,白嫩,像广告般有着「婴儿般」的皮肤,但现实其实不是这样,出生后我们面临着孩子很多的皮肤问题,例如今天分享的最常见皮肤疾病:婴儿脂溢性皮炎。
今天的文章,能给大家解决最关心的问题:头上的黄痂到底是湿疹还是脂溢性皮炎,到底用什么药物治疗。
除了上面的基础问题外,拔高部分就是如果在身体其他部位,比如脖子、尿布区也出现了,怎么判断是否严重问题,要不要去医院。
哈哈,大家去看文吧。
目 录脂溢性皮炎是什么样子的?
什么时候出现?
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与其他类似疾病怎么鉴别?
和特应性皮炎有什么关系?
怎么治疗?
一脂溢性皮炎是什么样子的?好发头部(乳痂/摇篮帽)、眉间、眼睑、耳后、尿布区、间擦部位(例如腋下、颈部褶皱、腹股沟等)。儿保其他指标基本正常,进食和睡眠不受影响。大多数情况下,瘙痒为轻度或者不瘙痒。
新生儿和婴儿脂溢性皮炎的最常见表现为“乳痂”,即头皮上堆积淡黄色、油腻鳞屑,无症状且非炎症性。
图片来源于:google
病变常累及头顶及前额区。有时皮疹始于面部,伴红斑性、鳞屑性、橙红色的斑块。
图片来源于:google
对于深肤色婴儿,脂溢性皮炎可能表现为色素沉着减少的鳞状斑块。前额、耳后区域、眉毛和眼睑、面颊及鼻唇沟常受累。脂溢性皮炎也可能发生于尿布区、躯干(好发于脐区)或间擦部位。
它也可在多个部位同时发生。在颈周皱褶处、腋窝及腿部,病变湿润、发亮、无鳞屑,趋于融合。在范围更广的类型中,躯干可能大面积受累,伴覆盖下腹部、耻骨区和腹股沟区及臀部,边界清晰的红斑和鳞屑。
二什么时候出现?多在出生后 3 周,大部分几周或几个月能缓解,一些在 1 岁左右,属于自限性疾病。
三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具体的发病机制不是特别清楚,有学者提出妈妈体内的雄激素刺激了皮脂腺生长,有学者提出马拉色菌(一种皮肤的常驻菌群)导致的,但后来很多文献证明,和马拉色菌的关联并不是很明显。
四与其他类似疾病怎么鉴别?一、头部:特应性皮炎/湿疹:
皮疹表现为多形性,例如红斑、丘疹、渗液、结痂、鳞屑伴瘙痒,有些会影响孩子睡眠,通常边界模糊,并常累及面颊、头皮和肢体伸肌面。该病通常不累及尿布区。有的患儿存在哮喘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的阳性家族史。需要加强保湿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情况,使用外用激素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容易反复,儿童期、成人都有可能再次出现。
图片来源于:google
头癣:
为头皮和头发的真菌感染,婴儿罕见,临床表现多种类型,常见的表现为鳞屑性斑块,伴毛囊口黑点,但有时不易察觉。
对毛干的氢氧化钾检查和真菌培养可确诊,需要给予抗真菌治疗,例如氟康唑(1 岁以下)、口服灰黄霉素(儿童一线)或特比萘芬(不推荐 4 岁以下)抗真菌治疗。
图片来源于:google
二、颈部:痱子:
痱子是小汗腺导管闭塞和或炎症所致,湿热环境是诱发的因素。宝贝的颈部大都肉嘟嘟的,皮肤折叠面颊较大,夏天出汗时,容易出现。表现为 2-4mm 的红色丘疹或者表浅水疱,消退后可能会伴随着脱屑,治疗上,保持凉爽,减少出汗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必要时给予外用激素乳膏帮助其消退。
图片来源于:google
间擦疹:
这个属于继发性疾病,例如痱子,该病主要是皮肤皱襞处由于皮肤面密切接触,局部湿热散发不畅,汗液潴留,导致浸渍,加之活动时皮肤面不断摩擦刺激而引起急性炎症。常继发细菌或念珠菌感染。
图片来源于:google
三、躯干:特应性皮炎/湿疹:
皮疹表现为多形性,例如红斑、丘疹、渗液、结痂、鳞屑伴瘙痒,有些会影响孩子睡眠,通常边界模糊,并常累及面颊、头皮和肢体伸肌面。该病通常不累及尿布区。有的患儿存在哮喘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的阳性家族史。需要加强保湿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情况,使用外用激素药物治疗;
痱子:
痱子是小汗腺导管闭塞和或炎症所致,湿热环境是诱发的因素。躯干出现痱子,大部分因为出汗,较厚或者多的衣物的覆盖导致的,所以治疗上,保持凉爽,减少出汗是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必要时给予外用激素乳膏帮助其消退。
四、尿布区:尿布皮炎: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布疹,由尿布的潮湿环境和摩擦引起。与脂溢性皮炎不同,此病通常不累及皮肤皱褶处。尿布皮炎叠加假丝酵母菌感染呈牛肉红色发亮外观,有时伴浅表侵蚀,而且累及皮肤皱褶。
皮损前缘可能出现一过性脓疱,常见卫星状分布的皮损;少见情况下,尿布皮炎可能会蔓延到尿布区域以外,成为弥散性疾病,呈现与脂溢性皮炎相似的模式尿布疹。
治疗上:首先是勤换尿不湿,多晾凉小屁屁,每次洗屁屁后拍干后涂抹稍微厚的护臀膏或者氧化锌软膏,如果控制不稳定,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弱效激素乳膏,如果存在真菌感染,需要联合外用抗真菌乳膏。
图片来源于:google
银屑病:
银屑病在婴儿中少见,但表现可能类似脂溢性皮炎,尤其是累及间擦部位和尿布区时。银屑病斑块的边界清晰、有光泽且为亮红色,非间擦部位常有银屑病典型的大片银色鳞屑。
患儿可能婴儿期过后,脱离尿布(尿不湿),还会存在病变。对于这样特殊部位,外用激素乳膏或钙调磷酸抑制剂都有效,可以根据孩子的月龄,病变范围的大小来指导治疗用药。
图片来源于:google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可能在婴儿期表现为难治性脂溢性皮炎或伴溃疡及糜烂的尿布皮炎。有时,头皮、耳后区域、腋窝和腹股沟与大腿褶皱处可见丘疹和棕红色或紫癜样结节,皮肤活检能确诊,这个需要面诊综合治疗。
图片来源于:google
五和特应性皮炎有什么关系?很多家长可能会遇到自己的宝贝同时患有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湿疹),或者脂溢性皮炎逐渐好转后,开始显特应性皮炎的皮疹(湿疹)特征。
其实这两个疾病发病时间基本相同,皮损的形态会有所重叠。在一项对 37 名婴儿早期出现皮炎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瘙痒、特应性皮炎阳性家族史和皮损起病年龄在区分特应性皮炎和婴儿脂溢性皮炎方面价值不大。
最有用的鉴别特征是在特应性皮炎中,前臂和小腿的病变发生率增加,在婴儿脂溢性皮炎中,在腋窝的病变发生率增加。仅在尿布区出现的皮损有利于诊断婴儿脂溢性皮炎,但当涉及多个部位时,区别就不那么清楚了。
婴儿脂溢性皮炎比特应性皮炎预后好得多。在 37 名婴儿中,36 名婴儿可以在 1 岁时根据临床理由做出明确诊断,但在婴儿早期首次表现往往困难。所以在前期治疗过程中,我们可以先对症治疗,多和医生沟通,出现新的皮疹问题时,及时处理即可。
六怎么治疗?首先:保持凉快,不要过度保湿,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当孩子出现皮疹时,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厚涂保湿剂,这样的做法,不太合理。我们可以根据皮肤的干燥情况来保湿。
我们分区来说治疗:
头部:
针对头部鳞屑,如果鳞屑比较厚,在头皮上涂抹润肤剂(白凡士林、植物油、矿物油和婴儿油)以松解鳞屑,可以敷 3-4 个小时或者再长一些,随后用温和婴儿洗发水洗头,随后用软刷(如软毛牙刷)或细齿梳去除鳞屑。
图片来源于:taobao(仅供参考)
如果鳞屑不是厚层的,可以只用经常使用温和婴儿洗发水洗头,随后用/不用软刷(如软毛牙刷)或细齿梳去除鳞屑。
对于累及范围更广或持续时间更长的病例,我们建议短程使用弱效激素乳膏(1% 氢化可的松或者地奈德乳膏)
一日 1 次,持续 1 周,(个人建议以 2 周为窗口期,如果 2 周内一直在逐渐好转,可以使用到皮疹消退后 3 天,如果 1 周内无任何好转,应再和医生沟通,调整方案),或使用 2% 酮康唑乳膏或洗发水,一周 2 次,持续 2 周。
若病变呈弥漫性或父母对外用激素乳膏抱有顾虑,也可使用 2% 酮康唑乳膏或洗发水。但酮康唑洗发水可能会引起眼部刺激或者头部皮肤出现泛红,所以我个人更愿意选择外用激素乳膏。儿童短期使用弱效外用皮质类固醇类通常是安全的。
一项非随机研究纳入了 48 例 2 周至 2 岁儿童,结果显示,在清除皮损方面,2% 酮康唑乳膏与 1% 氢化可的松乳膏在 2 周时的疗效相当。
其他抗脂溢性洗发水(如 2.5% 二硫化硒、吡硫翁锌和水杨酸无临床试验评估这些洗发水在婴儿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成人观察性研究显示,含水杨酸的洗发水和软膏由于经皮吸收,可能会产生全身毒性。
其他部位(非褶皱)脂溢性皮炎 :
建议可以采用 2% 酮康唑乳膏(一日 1 次,持续 1-2 周)或弱效激素乳膏(如 1% 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一日 1 次)治疗。应将外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使用限制在达到皮损清除所需时间内,多建议使用到皮疹消退后 3 天。如果皮肤比较干燥,可多次涂抹润肤剂。
颈部皱褶处与其他间擦部位 :
同样建议可以采用 2% 酮康唑乳膏(一日 1 次,持续 1-2 周)或弱效激素乳膏(如 1% 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一日 1 次)治疗,治疗婴儿间擦部位的脂溢性皮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根据皮肤干燥、出汗程度,选择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含氧化锌和/或凡士林的外用乳膏或软膏,能够减少局部浸渍,起到干燥隔离的作用。
总 结针对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即脂溢性皮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即使给予治疗,也会间断反复出现,所以我们需要间歇治疗直到皮疹消退。
如果给予治疗 2 周内,都无任何好转,建议再次就诊考虑诊断或者调整治疗。
- 参考文献 -uptodate
Celia B.Moises-Alfaro, MD, Hector W. Caceres-Rios, MD, et,al. Are infantileseborrheic and atopic dermatitis clinical variants of the same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2, 41, 349–351
Anders Tollesson, M.D., Anders Frithz, M.D., and Kajsa Stenlund, M.D.Malassezia furfur in Infantile Seborrheic Dermatitis Pediatric Dermatology Vol.14 No. 6 November/December 1997
Silvano Menni, M.D., Roberta Picdnno, M.D.,et,al Infantile Seborrheic Dermatitis: Seven-YearFollow-up and Some Prognostic Criteria. Pediatric Dermatology Vol. 6 No. 1March 1989
5.VICTORIA M.YATES, REBECCA E.I.KERR ANDRONA M.MACKIE Early diagnosis ofinfantile seborrheic dermatitis and atopic dermatitis clinical features BritishJournal of Dermatology (1983) 108, 63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