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咖啡牛奶斑很多,怀疑1型神经纤维瘤怎么办呢
在大量的科普中,大家知道了如果孩子身上的咖啡牛奶斑比较多的时候,要怀疑是神经纤维瘤。
大家听到这个瘤字会很害怕,听到其能导致失明,癫痫,毁容,骨质疏松,认知障碍更会害怕。
那孩子们身上有多个咖啡牛奶斑后,我们应该怎么去明确是否有神经纤维瘤呢?怎么检查呢?
今天简单说说。
简单粗暴版发现咖啡斑数目比较多后,继续监测其数目,大于 6 个后,建议去儿保、皮肤、眼科、骨科进行评估,之后每年评估一次。
嗯,最简单的,以上这些就够了,如果还想知道的更多些,那就看完文章吧。
一什么样的咖啡牛奶斑要怀疑神经纤维瘤?这个已经讲了很多次了,就是如果孩子身上有6 个或以上咖啡牛奶斑,在青春期前,每个的直径都大于 5mm,或在青春期后每个直径大于 15mm 时,需要怀疑是否有这个问题。
这里面的直径讲的是长径,如上图中中间那个,黑线就代表长径。
研究发现,年龄越小,咖啡斑多,出现神经纤维瘤的风险就越大,比如就诊时年龄≤29 个月,且有至少 6 个咖啡牛奶斑的患者存在一型神经纤维瘤(NF1)的风险为 80.4%,而年龄29 个月且咖啡牛奶斑数量少于 6 个的患者存在 NF1 的风险为 0.9%[1]。
如果有 6 个以上的咖啡牛奶斑怎么办呢?当然是明确是否有神经纤维瘤,那什么是神经纤维瘤呢?
二什么是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会在神经组织上形成肿瘤的遗传病。这些肿瘤可能位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包括脑、脊髓和神经)[2]。
神经纤维瘤分为 3 种类型,分别是 1 型神经纤维瘤病(NF1)、2 型神经纤维瘤病(NF2)和施万细胞瘤病,其中和咖啡牛奶斑有联系的是 NF1。
NF1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为 1/3000-1/2600。肿瘤通常是非癌性的(即良性的),但有时会转变成癌性(恶性)。
我们说是神经纤维瘤,但是大部分都不是在脑袋或者脊髓神经内出现,而是出现在皮肤上的一个个小肉揪,这是里面会有一些外周神经细胞的良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
如上图所示,这种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质软、肉质、无蒂或有蒂的肿瘤,触摸时能移动,没有压痛。通常在青春期时开始出现,在躯干多见,从几个到上千个不等。
这种不会恶变,但影响美观,另外其加速生长时,会导致明显的瘙痒。
周围性的神经纤维瘤还包括丛状神经纤维瘤,该肿瘤位于表浅位置,也可位于体内深部。可能引起快速生长导致损容,如下图所示,也可能因为压迫气道或脊髓导致死亡,或者转化为恶性肿瘤。
这种往往是天生的,在儿童期生长迅速。
除了外周神经纤维瘤外,还会导致中枢神经纤维瘤,比如约 15% 的 6 岁以下 NF1 儿童可出现视路胶质瘤(OPG),这时多数患者视力正常,但少数存在进行性视力丧失症状。还有些患儿出现脑干胶质瘤等,常常没有症状,在进行颅内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如果出现症状的话,最常见的是颅内压增高。
除了这些神经纤维瘤外,1 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患儿还可能出现软组织肉瘤、出现骨骼的异常,比如长骨发育不良(比如胫骨前外侧凸,如下图)、骨折、蝶骨翼发育不良(表现为面部不对称)、身材矮小、脊柱侧弯、骨质疏松等问题;出现神经系统异常,比如认知学习障碍、癫痫发作、巨头畸形等问题;出现心脏病、高血压、性早熟等问题。
上图是胫骨前外侧凸
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
上图都是左侧的蝶骨翼发育不良导致的表现为面部不对称,图 a 都是术前的表现,图 b 是术后的表现。
除了上述比较严重的症状,1 型神经纤维瘤病的患儿的特异性表现还有出现雀斑、眼睛内出现 Lisch 结节。
关于雀斑,偶尔一个两个不算,NF1 的雀斑是位于皮肤间擦部位(腋窝和腹股沟区域)的弥漫性雀斑,常到 3-5 岁时出现,如下图所示。
眼内的 Lisch 结节是虹膜处,凸起的棕褐色错构瘤,不会以任何方式影响视力,多在成人中出现,如下图所示:
一般情况下,如果孩子们有 NF1 这个问题,多是先出现咖啡斑,病程进展如下:
2 岁内可能出现骨折、视神经胶质瘤;
2-6 岁可能出现腋窝雀斑、Lisch 结节、学习障碍或语言迟缓;
6-10 岁出现学习障碍、注意力缺陷障碍、脊柱侧弯、丛状神经纤维瘤、头痛;
青春期出现皮肤神经纤维瘤,先前的丛状神经纤维瘤的恶性转化,高血压等症状。
三怎么诊断神经纤维瘤呢?依据以下条件诊断是否为一型神经纤维瘤:
6 个或以上咖啡牛奶斑,在青春期前直径大于 5mm 或在青春期后直径大于 15mm。
≥2 个任何类型的神经纤维瘤,或者 1 个丛状神经纤维瘤。
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
视路胶质瘤(OPG)。
≥2 个 Lisch 结节(虹膜错构瘤),或者≥2 处脉络膜异常。
特征性骨病变,如蝶骨发育不良、胫骨前外侧凸或长骨假关节。
杂合性 NF1 致病变异,看似正常的组织(如白细胞)中变异等位基因频率达 50%。
如果父母没有 NF1,符合以上 2 条,可诊断 NF1。父母一方患 NF1 的儿童如果满足其中 1 项或以上标准,可诊断 NF1。
刚发现咖啡斑时,孩子可能满足不了其他条件,但随着长大,会陆续出现这些症状,所以第一次评估没有满足 2 条不代表以后没有问题,需要继续检测,至少每年评估一次,大部分小朋友 4 岁时能诊断。
以上这些表现中,视路胶质瘤(OPG)和眼睛的 Lisch 结节需要眼科诊断。关于 OPG,不是所有患儿发现有咖啡斑就要进行脑和眼眶的核磁(MRI)检查的。
如果眼科医生在检查时(视力检查、对比视野检查、色觉检查,并评估瞳孔、眼睑、虹膜、眼底和眼外肌运动),发现视觉症状或体征(如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性早熟),需要进行 MRI 检查。
上面最后一条是基因检查,NF1 由染色体 17q11.2 的 NF1 基因致病变异,导致蛋白产量减少或蛋白功能降低,进而引起广泛临床表现。
所以,如果基因检测异常,结合有咖啡斑,也能诊断为该疾病,能缩短诊断时间,以便迅速启动合适的筛查评估(其实目前建议,没有基因异常,也尽早进行筛查评估,比如眼科、骨科等是不能少的)。
四发现孩子咖啡牛奶斑多,怎么办?上面的基础知识咱们学会了,就知道怎么办了。
发现开啡牛奶斑多之后,就是开始评估是否有 NF1 的各项诊断指标,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一年后再次评估,一直评估下去,可能到 4,5 岁就能明确诊断,如果不到一年就出现了相关症状,那就去相关科室就诊。
那我们应该去哪些科室呢[4]?
01. 孩子的生长是否正常(身高、体重、头围等),发育是否正常(各项能力是否跟得上),是否有性早熟问题(性器官的发育),头围是否明显增大(头围曲线的对比),这个一般在儿保就能评估,如果发现异常,比如头围明显增大或者有头疼不适眼睛突出,转神经科或者进行脑 MRI 检查。如果性早熟问题明显,会转到内分泌科治疗。
02. 检测孩子的咖啡斑变化,是否出现新出的腋窝或腹股沟区雀斑,是否有纤维瘤出现,这个可以在儿科进行,当然更专业的是皮肤科。
03. 进行眼部全面检查,这里需要去眼科检查了,评估 Lisch 结节、评估是否要进行视路胶质瘤(OPG)的 MRI 检查。
04. 进行骨骼检查,比如无骨骼改变(无胫骨发育不良,胫骨前外侧凸),脊柱侧凸,椎骨改变和肢体异常,这需要去骨科检查。
06. 进行血压检查,这个儿保或者儿科都能进行。
以上检查,如果没有发现问题,就每年去评估一次。
有些家长可能会问,是否要常规进行脑核磁(MRI),或者脊柱甚至是全身的 CT 或者核磁检查,明确这些部位是否有神经纤维瘤呢?
目前建议是不要,在没有相关症状时,不要进行检查,因为发生部位太多了,查一个会漏很多部位,全查了又太过。但如果有症状,那就进行检查,比如出现癫痫,那就进行脑 MRI 检查。
五怎么治疗呢?治疗也是检查出问题,各找各科,给予专科合适的治疗,说说大家最关注的几个问题:
对于皮肤上的各种纤维瘤,因为不会癌变,所以可以不治疗,但是如果有碍美观或者瘙痒、出血,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激光切除等。
对于丛状神经纤维瘤,因为其会导致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还可能癌变,所以建议治疗,使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视路胶质瘤会根据其程度,决定是观察还是化疗以及最后的手术切除。因为该问题发展缓慢,不影响视力,大部分情况下,会先观察一段时间,密切监测肿瘤大小、视功能和症状进展情况,再开始治疗。
骨骼问题当然找骨科处理就行了,鉴于有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所有孩子正常补充维生素 D,但因为仅用钙剂和维生素 D 治疗骨质疏松似乎不能增加骨密度,不常规补钙。
好啦,今天就说这么多吧,应该知道发现了咖啡斑后,去哪些科室治疗诊断了吧?
哦,最后说说,如果是另外一种咖啡斑的样子(像海岸线一样,不超过中线),考虑另外一种综合征(McCune-Albright 综合征),去看之前写的文章吧:
30%孩子身上都有咖啡牛奶斑,什么时候需要注意呢?
OVER。
- 参考文献 -Bruce R Korf.1 型神经纤维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断.UPTODATE.2024.
梅奥诊所.神经纤维瘤病.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neurofibromatosis/symptoms-causes/syc-20350490
Concezio. Sphenoid dysplasia in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 new technique for repair. Child's Nervous System,2017, 33(6), 983–986. doi:10.1007/s00381-017-3408-z
Bruce R Korf.1 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管理和预后.UPTODATE.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