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止步的中医传承:肖相如教授带领弟子学习经典的点点滴滴
转自:诵明书院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jEwNzY2Mg==&mid=2650205508&idx=1&sn=77d0b73a5d9462b6c5996f9f853ca5c0
导语:肖相如老师第二批内部弟子招收工作已经开始啦!
不读《内经》,不能建立中医的理论思维,就没有理论指导。不学《伤寒论》、《金匮要略》,不能建立中医的临床思维,就不会看病。
肖相如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要整体提升中医水平,不是光学一方一药就能做到的,这些是枝端末节,根源问题没有解决。
思路、方法、方向不对,学习就会很被动,就会像无头的苍蝇一样这里碰那里碰,忙忙碌碌一辈子。人生有多少时间够你碰?”
但四大经典都是文言文,1960年开始我国实施《汉字简化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
现在的中国人学的都是简化汉字和现代汉语,现在的中医不认识繁体字,读不懂文言文,没有学经典的能力,也没有学经典的动力,更没有学经典的勇气,当然也不知道经典的重要。
肖老师忧心忡忡地说,“连繁体字都不认识,连文言文都不懂的一支所谓的中医队伍去振兴中医,怎么振兴啊?”
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很多人不学经典。不是读书没用,是你根本没读好啊!
肖相如老师铿锵有力地说:“疗效是医学存在的根本,经典是获得疗效的根据,大家都不学经典,我们学!”
01
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觉悟和历史使命感,肖老师于2017年8月在京一系列考察后,郑重地接受了30名弟子的拜师礼,意志坚定地带领弟子师承学习中医。
笔试
面试
2017年8月,肖相如老师与弟子们的合影
第一步就是培养弟子学习经典的能力。
读经典的能力和习惯有多难培养?来听听各位弟子们的心声!
弟子杨苇峰说:“拜师七十五天,学习《内经》两个月,当初跟着师父一字一句念的师训,已经忘了不少,而初心也已经罩上了一丝薄尘。
在每周急急忙忙赶作业的焦躁中,我心中不时有这样的担忧:这样的学习,要持续三年么?这种学习方法,有用么?”
沉下心,她静静地给自己列了三个问题:一、肖老师的学术水平,你认可不认可?二、肖老师收徒弟,是一时兴之所致否?三、你选择肖老师当师父,是一时心血来潮吗?
“三个问题,答案都很明确,没有丝毫异议”,杨苇峰惊喜地发现,回过头来看这两个月的笨功夫,改变已经悄悄地来临:
第一,一开始下笔,不知从何着手,几乎每一句都要照着参考书,所谓翻译,其实就是抄书。而现在,几乎一篇都是自己信笔组织文字,只有专业术语需要参照注释。
二,刚开始时,觉得全文似乎意思都懂,但却不知有何意义,真想提问,却又不知从何提起。而现在,发现经文和临床中的联系越来越多,想要提的问题也越多,这就是进步!”
按照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诵读、翻译《内经》原文,定期举行经文大讨论,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交流……
师父肖相如教授从各个方面带领弟子沉下心来,一步一脚印地深入经典。
对此,弟子张宇红深有体会:“我发现自己对内经行文方式变熟练了,顺读即能知其大意。以前觉得特别不清晰的名词概念、脏腑结构、气机运行的规律,原来《内经》都有涉及和解读。看到黄帝的发问越来越觉得问的太好了,有的正是我也想问的。”
弟子谭卿妤说:“虽然在翻译成白话文有时感觉自己憋的难受,确实感觉到累。但是经过这次的翻译,也把一些以前的疑问找到了答案。”
比如这周要翻译的内容里【是主脾所生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联想到张锡纯的理冲汤就可以治疗瘕,不读这段话,自己无法理解该方的意义。
这周读了这段话后就找到答案了。“终于体会到肖老师的用心良苦!我的选择跟肖老师学习的决定是正确的!”
那些年抄过的医书
很多人自己摸索了很长时间去学中医,弟子白玉辉说他自己开始学中医时,找不到人教,又找不到途径,那怎么办?拿着中医的书来抄,逮着什么抄什么,
“我找不到途径,找不到方向,只能用笨方法来学,没有老师指导,走了很多弯路。”
02
学好经典是数千年来实践证明了的中医获得疗效的正确途径。肖老师从自己几十年的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教学生涯中,深深的体悟到老师的责任就是:
第一,确定正确的方向;第二,告诉大家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第三,督促大家持之以恒地学习,再苦再累也要坚持。
经过两个多月的经典学习,弟子白玉辉深刻的体悟到师父的良苦用心,感恩不已。
“百川归海,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根基。深耕精学《内经》,才能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临床上有顿悟的境界。感谢师父让我们学《内经》,体味经典的神韵和厚重!”
“拜读现代各家学说,都会引经据典,内经很多句子耳熟,但仅限于几句话,深知读经典的重要性,知道不读《内经》只能在中医外围徘徊,也非常想深入学习,但是总是觉得没时间,即使偶尔翻翻也觉得看不太懂就进行不下去了。”
对比拜师前的学习状态,弟子王秀琴感慨到:“进入师门,有系统的安排学习体系以后,即使再忙,即使在半夜三更,都会觉得不学习会有愧疚感,睡觉不安心。”
她说:“特别感恩师父经常鼓励提策我们,让我在遇到困难,遇到不懂情况,都会努力克服,哪怕抄一遍,也觉得很受益,我想只要坚持,效果会日积月累起来。
师父是一盏明灯,以师父的学习经历为榜样,师父一心造福社会为榜样,苦心孤诣地教育弟子为榜样,坚持每天读经典,从粗浅到深入,从熟读到背诵,不忘初心,打造自己能成为合格并且优秀的弟子、大夫。
也特别感谢同门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对我的监督和鼓励,特别庆幸有缘与大家一起前行,以大家为榜样,感谢!”
03
众所周知,中医很注重“悟性”,而悟性的重要来源便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扎实,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
经过两个多月对《内经》的学习和讨论,弟子艾卓群体验到了《内经》是怎么运用到临床的。
他说:“今天跟一位老师请教时,他问我如果一位患者告诉你,他扁桃体发炎的话你觉得他的脉象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开始说应该是右关滑大。他说你这个是想当然的主观想法。
经过思考,我逐渐想起来了经络中和咽有关的大肠经、肾经,病因有关的内外不内外因,这样一想,视野开阔很多,马上感到一个咽痛的症状就可以让我理解到患者这么多的身体情况,实在是奇妙。”
而这种认识的来源就是理论的扎实,所以便有了“若有所悟”的欣喜。
04
师父肖相如老师谆谆告诫道:“刚学3个月,也不用担心翻译的准不准、归纳的对不对,但等你到6个月时,就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去查了。没有学习能力,就不会有持之以恒的进步。”
弟子张胜贵谨遵师父教诲,除按时完成师父布置的作业外,每天早上4点起来读经典。
前不久的班会上,他坚定地说道:师父已指明学医之路,待己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四大经典,多读久读读尽余生,终有经文悟进心,临证手下妙回春。
弟子徐怀书说:“听师父一席话,‘学中医两条路,要么始虽难而后大易,要么始虽易而后大难’,我坚定地选择前者。
师父让我们自学《内经》,这本身就是受之以渔,既是让我们的思路回归传统,又是在教我们一种学习方法。把《内经》学明白了,中医的其他书还有什么不能读的?
肖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良师益友,我要珍惜这个缘份,珍惜这个机遇,珍惜三年的时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愿以此句与同门师兄弟共勉。”
05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经典的重要性,又有多少中医人珍爱经曲、重视经典、研读经典、应用经典呢?自《内经》诞生起,历代名医无不精研经典,为临床服务。
弟子刘振军说:“学中医的路上,有幸遇得恩师指点迷津,拔云见日,学中医的路上不再迷茫,不再孤独!
师父鞭策激励我系统学习,学会学习,持之以恒,忍耐寂寞,体会学以致用,指导临床,甚至攻克疑难那种快感!感恩师父!”
06
学习感悟
“不学伤寒论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不懂内经不是一个高明的医生”。通过跟师父学经典,深刻感受到师父的教导一语重深长,字重千金。
——弟子张杰
经过近两个月的内经学习,参与并聆听经文讨论,获益匪浅。这段条文在很多医书中被引用过,自己也熟读并翻译了,但因为临床经验不足,思路很有局限。经过师父点拨,同门兄弟姐妹们的集思广益,增长了见识。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非常喜欢这种头脑风暴式的大讨论!感恩!
——弟子何月琴
跟师以后才知道经典重要,学《内经》才知道学经典之不易,但我会坚持,求进步,做明医,决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弟子郭文明
《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不学《内经》无以明理,理不明则法不立!法不立则不能遣方用药,如何做明医?每天都有收获,都有进步,这就是学习的目的!
——弟子李建江
感恩师父的教导,自己也深刻的体会到初心的重要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做好一件事情需要持续的努力,学习能力是一生都要追求的技能!
——弟子李远清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弟子孙小美
跟师方懂经典重要,学《内经》才知学经典之不易,但我会坚持,求进步,报师恩!
——弟子张扣启
师门宗旨方向明,师父指点砥砺行,静悟经典大道显,肖氏医门代代传!
——弟子张海峰
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坚持跟肖师,读经典,悟妙道,做临床,当明医。
——弟子李丕照
《感恩师门》诗一首:
中年别医道,学海廓无垠。
茫茫苦中求,惶惶无所凭。
师父指我路,师父定我心。
师父立夜暮,师父举明灯。
声声嘱托紧,殷殷期待深,
砥砺风雨路,清流出杏林。
医海苦无边,肖门有达径。
感恩遇良师,赤诚共古今。
——弟子徐艳
感谢恩师对我们“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一定不负师父的期待,努力学好经典,成为合格的中医。
——弟子李茜
学医先奠基,基坚医能博,专研《内经》精髓,步入中医殿堂。
——弟子许建平
学习中医难,学习经典更难,谢师父已经指明方向,必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能修成正果!习道有五:一诵,二解,三别,四明,五彰。必先把好背诵关!!!
——弟子张娟
学《黄帝内经》有二个月了,才知道学《黄帝内经》有多么重要,又有多么难。为了使我们学习好中医,学习好《黄帝内经》师父用心多良苦,感恩师父!
师兄姐弟妹们的发言讨论,对我启发很大,触动很深,真是大开眼界,在惭愧之下拓开了自己对经典更进步一的认识,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只有发奋学习,虚心请教,沉下心来读、背、解、辨、用,才能实现初心,才能达到目的。
——弟子曾安德
《内经》中所论的胃者五脏六腑之海。阐述了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重要性。临床治病,一定要考虑到“保胃气,存津液”,这个大的应用原则。
——弟子张艳红
“胃者,水谷之海”,“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听到师兄们的发言讨论受益匪浅,胃受纳水谷,营养输入全身,是全身各脏腑营养的重要来源,一些疑难重症各种治疗不理想后,通过脾胃着手起死回生,真是太妙了!
由此感觉到胃的重要作用,胃不好吸收药物也不理想。还有我自己由于工作忙经常三餐不按时,吃饭也是匆匆忙忙狼吞虎咽,胃痛的时候就想缓缓一下就好。
自从听大家的讨论和师傅的教诲后,现在重视起来,再忙也尽量慢慢来。感恩!
——弟子杨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定不移,跟着肖师学习。
——刘晓琳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内经》学习尤需勤耕不辍,再者需要体悟天地之道,融《内经》于血液则可以灵感不断。内经学习=静心+体悟+勤奋。
——弟子李传芳
作为我们基层医生,每读一次经典,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对于临床病人有新的认识,有更好的疗效……
知识的积累绝非朝夕之功,多一次诵读,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对知识的尊重!感恩师父,感恩师兄姐妹们给我的帮助,我才能继续努力跟着大家的步伐去学习。
——弟子徐美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干一行,爱一行。不抛弃,不放弃。让你伴我一辈子,我的中医梦!
——弟子王建壮
师父的点眼:先白话后经典,那么学习就会先易后难;先经典后白话,那么学习就会先难而后易。
各位兄弟姐妹的总结发言,都是出自自己经验,都融入了经典,从另一个方面诠释了经典,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了更宽广的视野。
四大经典,是学好中医的必过之门。方法是背诵,将它们与脑袋融为一体。另一个方法是用自己的学识去理解,用最新学到的知识去反复的修释,最终得到更为确切的经典意思。
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不可缺一。让我们兄弟姐妹,互相开拓视野,携手并行,砥柱杏林春!
——弟子曾志坚
07
中医发展的大好机遇就是现在。
发达的网络让我们享受到了古人难以达到的远程医疗学习的便利,互相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我们共同进步。
而如今国家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中医药事业,未来的几年将是中医腾飞的大好时机。
“诚然,有国家政策支持中医会发展的更好些”,肖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但给你政策你就会看病吗?”
从晚清开始,直到现在,想消灭中医的人越来越多,但是中医并没有如其所愿,并没有亡。而和消灭中医者相反,想振兴中医的人更多,也包括国家和政府,但也天违人愿,中医却总是在振兴中医的运动中不断衰落。
从个体而言,总有一些真正热爱中医的人在狭缝中顽强地学习并实践中医经典,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在现实的环境之中,真正好的中医永远只能是极少数。
这些极少数真正的中医已经成了稀缺资源,会越来越受到尊重,但却不可能改变中医整体衰落的局面,当然,也只要有这些极少数真正的中医存在,也就不能认为中医灭亡了。
读不懂文言文,中医生存的文化背景已不复存在;被职称和西医的评价标准所制约,体制内真正的中医生存越来越困难;中医院校教材不规范,互相矛盾,而四大经典早已沦为选修课,学生不懂经典的重要性,也不知道如何学;中医人才断档……
肖老师感慨万千地说道:中医的现状就是——久废不止,久振不兴。
“我们应该进行中医理论体系的规范化整理研究,以经典为基石,编写一套严谨的教材。让大家学到真正的中医,提高疗效再带动更多的人学习中医经典。”
这注定是一条艰苦卓绝的中医之路,但肖老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路。
08
肖老师对中医生存发展之路的探索从未间断,从1997年到2007年10年间,每个周五他都会从北京乘坐火车,历经四个小时到达河北邢台,再坐一个小时的汽车到达沙河市,帮助沙河市中医院建立肾病专科。
肖老师深切地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除了为患者治病外,他还为全院职工讲肾病学,讲《伤寒论》,义务为600多名老区乡村医生讲授中医理论。
通过举办讲座、示教和临床运用等方式使大家逐步掌握肾病诊疗技术。
这是当时《光明日报》的报道:《肖相如——中医博士常下乡》
这是当时《中国中医药报》的报道:《医疗下乡的成功实践——中医肾病学博士肖相如与河北省沙河市中医院合作的调查》
这是当时《邢台日报》的报道:《“三下乡”的楷模——记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邢台市荣誉市民”肖相如》、《学习肖相如,为民服好务》
10年的辛勤付出,沙河市中医院从一名肾病专科大夫也没有的,濒临关张的基层医院,一跃成为远近闻名专科医院,肾病科成为全国的重点肾病专科。
要知道,全国的重点肾病专科只有12家,县级中医院只有沙河市中医院1家。
肾病首先应找中医。
目前西医对肾病的治疗陷入混乱,只适用于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的激素被应用于治疗所有肾病,因为西医的肾病的治疗除了激素、透析、换肾外,没有更好的方法。
如果对激素敏感,正规治疗后,尿蛋白很快就能得到控制,但容易复发,副作用又大。
用中药可以防止尿蛋白复发,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恢复肾功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这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的优势。
09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师父肖相如老师苦口婆心地说:“如果没有深厚的中医经典理论基础,我把这些方法、方药教给你,真的碰到肾病患者,你会用吗?你敢用吗?
所以等大家学完经典后,我会把治疗肾病方法系统的教给大家。希望大家理解我的用心。”
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此时不学,更待何时?
诚如肖老师所说:“学习是困难的,没什么事情随随便便就能得到成果。都希望自己能有本事,但确实对付出的艰辛感到畏惧,师门就是要督促你坚定不移地按照正确的方法把学习完成,培养更多更高水平的中医,用疗效去振兴中医。”
关于肖相如老师招收
内部弟子的通知
各位诵明书院的同学:
大家好!
应广大同学要求,诵明书院经肖相如老师同意并授权,启动招收第二批内部弟子工作。
招收对象:仅限诵明书院内部学员。
详情请咨询团长吴泽栋:
316401724
手机:13552500763
诵明书院
2018.10.12
本文转载自 —— 诵明书院。
注: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健康|快乐|自由肖相如频道
识别加关注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投稿请发送至:xiangru66@qq.com
新浪搜索:中医肖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