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告别中药是毒药的误解,说说中药反应的趣事

告别中药是毒药的误解,说说中药反应的趣事


#医患沟通#中医与中药#中医杂谈#中医与生活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但凡对中医有点了解的人都听说过药物“瞑眩”反应的问题,这种反应的出现从中医理论来看,是一种疾病向好的方向变化的征兆。广义的瞑眩反应,不是单纯出现头晕目眩,而是所有看似不良的药物反应,而实则反应过后病情缓解,甚至发生本质性逆转,这种反应都应属于瞑眩反应。

比如在治疗发热类疾病,有时会出现战汗,反应很吓人,然而汗后热退身安,这个温病学派特别重视的一种服药反应,其实本质上也属于瞑眩反应。其实许多的内伤疾病,如果出现瞑眩反应,效果要比普通的治疗好很多,而且病程也要缩短。我曾经接诊过一个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儿童,整天咳嗽,病程好几年,家长到处治疗,然后服药后患儿很快出现莫名高热,咳嗽咯痰,患者家长比较紧张,我指导患者家长一步步进行对症处理,热退后咳嗽变异性哮喘竟然彻底好了,到现在也未复发。

但是,说句实话,有时候瞑眩反应与不良反应是不太容易鉴别判断的,因为影响中药反应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并且多数不是医生所能掌控的。这里面有些需要经验的积累,比如治疗慢性咳嗽出现发热,我肯定会很高兴,因为可能意味着这个病预后会很好。除了方子本身的问题,医生可以掌控,而有些影响药物反应的因素,不是医生所能左右的。

比如药材质量问题,还有药材品种问题,从物种学而言,因为许多的中药来源都不是一种植物,比如大黄,有许多种来源植物,再加上产地与生长环境不同,进入人体产生的反应也不同,有些吃3克可能就腹泻,有些可能6克都没反应,中药的标准目前相对西药而言还是偏于粗犷,不是太精细。还有质量问题,有一个患者复诊,反馈服药后腹泻很严重,我一查方子,经过仔细询问,原来上次开的七副药服药并无腹泻,由于那几天我不坐诊,患者又在别的药店买了几副,吃上就腹泻,这很可能与不同厂家药店药物质量有关,与方子无关。

有些与药物的煎煮服用有关,未按照正确的要求进行煎煮,大家一定要有一个概念,中药绝对不是煎煮时间越长越好,煎煮的时间与医生经验总结,药物的特点,病情特点,还有患者体质特点有关,是综合做出的决定。有一位患者服药第三副后出现剧烈腹痛,十分焦虑地咨询助理,后来经过仔细追问,原来患者是第一遍水放少了,快干了,然后又加水煮第二遍,煮了半个多小时,又一次性喝下,喝了就肚子疼。而我的要求是只煎煮一遍,开锅一刻钟,分三次喝下。

由于药物不按医嘱煎煮引起的反应是很多的,而且排除起来又特别费力,患者想当然的某些煎药方法自以为更好,其实往往弄巧成拙,这种现象太多了,应该引起重视。

中药不良反应还有其它许多的人为因素,比如有些不良反应是由于抓错药引起的,比如用大黄炭,结果药房抓成大黄,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还有中药是否要淘洗的问题,如果按照国家药品制度,没有规定煎煮前要洗,而且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上也规定要清洗干净。但是,现实是现实,规定是规定,无论是大夫还是患者一定要务实,不要无视现实而抬杠。比如法律规定不能偷东西,不能入室抢劫,但是不能因为有了这个规定我们睡觉就可以真的夜不闭户。法律规定绿灯行,但是万一来了一辆闯红灯大卡车,即便是绿灯,我们也要停下不要走。所以,拿到中药,如果有泥沙,是可以洗一洗的,可以减少服药后的反应,一定要务实,一定要为自己负责。

有些药物反应与体质有关,比如有些人对僵蚕过敏,吃上就腹泻皮肤痒,还有些人对一些平和的药物过敏,比如黄芪、冬瓜子、党参,都遇到过过敏的,而且许多人自己不知道,医生也不知道,需要仔细甄别,这是个人体质原因,不能扣上中药有毒性的帽子,个人出现过敏反应强烈,不能说此药不好,因为别人吃了效果很好,可以治病。临床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越是邪性的怪病,用药后的反应越是夸张越离奇,哪怕吃点十分平和的山药或莲子,也会出现全身不舒服的怪异剧烈反应,这往往是患者的心神出了问题,心理层面,千万别误判。

想看更多文章,订阅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