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煎煮中草药的常见误区,很有必要去思考

煎煮中草药的常见误区,很有必要去思考

欢迎关注转发,共享中医文化

青岛崂山绿茶是中国北方有名的茶类,由于气温的关系,许多人觉得北方绿茶口感要好于南方。绿茶的浸泡很有学问,水温不是越高越好,浸泡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只有在合适的水质,合适的水温条件下,然后浸泡合适的时间,这时候的茶香沁人心脾,醒目提神。茶,如果浸泡时间太长,香味不仅消失,反而又苦又涩。

茶,也是一味中草药,其实许多中药都是这样,并不是煎煮时间越长越好。但是,许多人受千滚豆腐万滚鱼思想的影响,经常误以为煎煮中药如同炖鱼,时间越长越好,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中药随着煎煮,其内部和外部药汁会达到有效成分的溶解平衡,类似于溶解度。此时若继续煎煮,不仅有效成分不会增多,反而会溶解出色素、树胶、树脂等大分子化合物,这些物质不是有效成分,没有治疗作用,但是可以增加药物的苦味,影响口感,严重还会引起呕吐、胃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长时间煎煮,还可以使煎出的有效成分挥发,许多中药有效成分都是挥发油类物质,比如藿香、薄荷等,这些挥发油十分容易随着水蒸气丢失,所以我经常嘱咐我的患者煮药要盖锅盖。还有,有些药物有效成分长时间加热以后虽然不挥发,但是化学结构会被破坏,影响疗效。比如神曲、麦芽、鸡内金这些消食药,有效成分是一些消化酶类,是一种蛋白质,溶入水中以后,在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很容易遭到破坏甚至蛋白变性,导致无效。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单纯的以为中药喝的越多越好,剂量越大越好!其实,适可而止最好,过犹不及。有些儿童一两岁,家长煮出几百毫升的药汁让她喝。思考一下,孩子胃肠比成人要差,即便几百毫升的白水让孩子一次性喝下,看看会有什么反应,不吐才怪!还有些胃病患者,更不能随意加大服用的药液量,一次几百毫升很容易造成胃部不适。

有些疾病属于中医的水饮病,要控制液体的摄入量,不然的话,要会“水逆”,也就是喝上水将会呕吐。所以,《伤寒论》中,五苓散为什么要用散剂,小柴胡汤为什么要去渣重煎,可能与这方面不无关系。

众所周知,西药要根据病情设定剂量,中医也是如此。不过中药的剂量,不仅与处方剂量有关,实际上还与病人的煎煮服用方法有关。所以,根据病人年龄、病情,需要煎出的药量和每次服用的剂量都不同,要根据医生的要求服用,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否则不仅无效,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

细节决定成败,把握好每一个煎煮中药细节,才能尽可能地发挥中药疗效,避免其副作用。据我的观察,绝大多数的中药不良反应都与不正确的煎煮方法有关,所以煎煮好中药是一门学问,有学习的必要。

也许我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疲惫了,每天不再接诊这么多患者了,少接诊患者,亲自下厨煎煮中药,把药汁送到患者的嘴边,疗效会更好。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