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
#中医杂谈#中医与社会
记录行医点点滴滴,看病、读书、思考、写文章,进与病谋,退与心谋,不网诊不咨询不科普不商务合作……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务实求真,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有一位同行,有一次接诊到一位疑难病患者,之前也看过许多中医,其实按照现代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是有点伴随心理问题的。四诊完毕后,书写处方时对患者说,“你这个病比较复杂,我给你用点猛药吧,量也大一些”,患者点头。
过了不到一周,这位中医同行被人举报,举报的理由也是很奇葩,就是胡乱用药,加大剂量。后来一打听,才知道是那位患者找茬,其实领导心里也特烦这类人,人家好好给她用心看病,却这样在人家背后捅刀子,做事有损阴德。
当知道是那位患者时,这位同行却长叹一口气,感觉很庆幸,因为当时虽然对患者说要用朱砂之类的猛药和加大剂量,但是当他开完方子之后,突然多了一个心眼,怕惹来麻烦,于是又把剂量改小了,并且把朱砂等猛药全删了。所以,后来卫健委组织专家审核方子,结论就是方子很平和,没毛病,根本没有胡乱开药的情况。
我对这位同行说,你药赶快给张仲景医圣磕头上香,这是祖师爷在关键时刻保护了你。因果不是虚妄,从因果来论,那位患者得这么奇怪又邪门的疾病,与其行事做人风格是脱不了干系的。
?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用一些猛药和加大剂量,有效率肯定会提升,但是这里面的风险谁又愿意承担呢,没毛病别人都想找毛病讹一把,况且用自己身家性命和职业生涯做赌注,为了别人的健康,但忘恩负义翻后账的人不是没有,人心隔肚皮,虎心隔毛翼。
过去许多中医都在村上或乡镇行医,患者都特别熟悉认识,乡里乡亲,都知根知底,所以医生遇到危机情况敢于冒险,而患者家属也信任医生,即便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甚至有毒性,也不会翻后账,更不会恩将仇报。因为一旦这样做,十里八村都会知道这个人不仁义,大家都会孤立他,好几辈子都抬不起头,娶媳妇嫁姑娘人家都嫌弃,几乎就是整个人格破产。
而现代社会,医生打交道的几乎都是陌生人,你也无法对对方知根知底。我一个律师朋友,有时也接一些医疗类的,有时聊一聊,他说他站到局外人角度,都感觉有的人是明显在讹诈医生医院,但是这些客户却大都是一副正人君子又正能量满满的表演,尤其在朋友圈,私底下却干这么忘恩负义的事,人心真是隔肚皮。
所以,现代诚信危机对医患关系影响挺大的,而多交几个医生朋友,各个领域的,尽量少得罪医生医院,绝对是明智之举,最起码关键时刻,有人给你提肺腑之言的真诚建议。况且,医生的圈子其实并不大,尤其是中医的圈子更小,各种微信群,各种聚会,无意之中聊天就很有可能聊起那些“印象深刻”的患者。
99.999%的医生都是普通人,一普通职业而已,不是神仙,做不到孙真人说的那样“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他是神仙,我们都是凡夫俗子,现实中不顾自己吉凶的人,几乎没有,别说区区医生了,许多人民公仆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