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对青年中医学子说的几句话
#中医与人生#中医与社会
赵岩,主治医师,医学硕士,曾在三甲医院工作,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半日临证半日读,半是文章半自语。以文会友,不要抬杠。
承蒙一些师弟师妹信赖,经常有些中医学生留言,让我给在校中医学生提供一些意见或者建议,正好昨天也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今天就聊到聊几句。
我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走出的孩子,没有背景关系,也没有中医家传,如果硬要和中医扯上关系的话,可能我因为疾病经常看中医,中学时代就对中医产生了兴趣。现在看来,也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稀里糊涂,一脸懵懂进入了中医药大学的校门。一路走来,至今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中医,有过挫折,有过欣喜,也走过弯路。
首先,人生这一辈子很短暂,最好在大学期间就尽早做一下规划,要根据自己的各种情况,比如专业、兴趣、个人长项、家庭出身、社会背景、后台关系,甚至身材长相等,这都是最现实的问题,无法回避。是选择进大城市还是去小城市?是去中医院还是西医院?是自己开诊所创业还是进医馆?是自由执业还是两头跑?最好给自己一个定位,选定了方向,就多多接触这些前辈,聊一聊就会学到许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其次,学校安排的各种课程都是最为基础的教育,不论是中医课程还是西医课程,甚至是外语政治,都要认真对待,这些基础的东西,说不定将来什么时候就会发挥出作用来。比如西医课程吧,无论以后进医院还是进诊所,都是不得不学的知识,不是中医开中药离不开西医知识,而是这个时代的要求,要务实一些,不能听一些偏激不负责任的观点。
第三,除去各种课程还有谈恋爱的时间,留给中医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一定要利用丰富的课余时间学习中医,先把教材真正吃透,不是应付考试的那种,然后就去翻图书馆的中医书籍,拼命去读,做好笔记。还有一些中医讲座,有些老师或者师兄可能名气不大,听的人可能不多,但是至少能为我们提供思路,很有帮助。我读大学时,有幸找了一个也对中医有浓厚兴趣的女朋友,所以人家约会去商业街,我们就跑图书馆和自习室,也算没浪费光阴。
第四,中医人一定要善于调理自己,尤其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客观来说,走上社会也许会遇到许多自己无法理解接受的东西,有的学生中医学的并不好却能留在大型医院,有的学生在校平平毕业后却很快名声鹊起,飞黄腾达,这里面并不是中医学的越好越扎实就“混”的越好,拼的是综合实力,包括个人背景、情商、运气、际遇等,不得不服,不羡慕不嫉妒,一步一步坚持走,对得起自己即可,踏踏实实。保持一个好心态,没必要挣着抢着当名医当专家,光鲜的背后不一定光彩,许多东西机遇真是命中注定不能强求的。
第五,一定要养成亲力而为和注重细节的习惯,中医这里面的细节很多,比如中药,自己可以给自己开药吃,自己煎煮,这样就会发现许多问题,真正能够站到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直到现在,我都是坚持自己问诊,自己书写病例,自己书写处方,亲力亲为,因为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真正发现里面的一些蛛丝马迹,细节决定成败。比如煮药的问题,如果自己没煮过喝过中药,又怎能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
第六,中医也是江湖,传统行业的弊端这里都会有,同行之间的争斗,拉帮结派都是有的。当自己默默无闻时还好,一旦稍微有点名气是最难熬的,不仅要面对一些同行的心理不平衡,还要面对名医的打压或者压制,无论体制内外都是如此,有些名医对患者和蔼可亲,但是对待同行就会原形毕露,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也没必要感叹人心不古,并非说这些中医人有多坏,而是由行业特点决定的,所以青年中医学子一定要提前趁早组建自己的中医圈子,相互扶持,抱团取暖。
第七,要学会低调,许多中医毕业学子找工作,尤其一些中医学的很扎实的同学,无论是简历还是面试,总想竭力展现自己中医学的多么好,学的多么棒,其实这样往往弄巧成拙。无论进体制,还是民营医院,这方面都要低调,体制内招聘的是听话的年青人,体制外招聘的是能带来效益的青年,如果强调自己的中医功底,只会让人更加忌惮,别忘了中国是D指挥枪,大环境就是这样。
第八,多读历史书籍,练就情商,许多青年中医学子都被一些商人蒙蔽了,说几句好话就以为自己遇到了伯乐,事实上人家只是把你当做拉磨的驴,拉的越快越好,吃的越少越好,哪有这么多有中医情怀的商人与领导,只是一桩生意或者政治交易而已,如同投资房地产投资教育一样。在患者的健康利益、平台投资收益,还有个人的进步发展,这三者之间要找一个相对平衡,是非常考验我们的情商与职业道德的。
第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习惯优秀最优秀,要趁早养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中医养生习惯,身体不一定要多强壮,但目标一定要照着一百岁努力去活,哪怕像赵医生家庭健康基因不好,父辈多人短寿,也不要轻易放弃调理自己的身体。历代名医早逝者比比皆是,虽是因为贪念不减,以接诊患者多为自信源泉,导致劳累过度,也是因为不善调理自己身体之故,诫之。
更多干货文章,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