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粉丝来信 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

粉丝来信 | 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
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

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我自学中医时间大概有10多年了。从喜欢到着迷,不敢说已进中医之门,但是感触颇多,一直苦于无人分享。正好罗老师的微信平台提供分享机会,思考再三,决定静下心来,写一些文字,与中医爱好者分享一些感悟,同时也向罗老师做一个汇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荡轻舟。”我认为学习应该是一个快乐的事,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不少中医论坛中,很多中医高手向初学者介绍学习方法的时候,都建议从《黄帝内经》的原版学起。这种建议是没错的,但是真要学习好原版,需要有深厚的文言文功底,而且《内经》内容深邃难懂,没有几年的功夫,不可能完成。

学知识目的在于应用。作为爱好者,我学习中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家人身体健康。所以我对养生的知识及治疗日常疾病的方法很感兴趣,而没有过于沉迷于高深的理论。我是从另一种途径自学中医的。

我真正接触中医知识是看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已》开始的,他的书中介绍了许多简单而神奇的养生治病小方法,比如:金鸡独立、跪膝、推腹、敲带脉等,都是妙不可言,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随后又跟随罗大伦老师学习中医,他不仅医德高尚,他的文章也都通俗易懂,书中所谈的中医养生知识也极其实用。随着中医知识不断丰富,我才慢慢开始学习经典中医。我跟随郝万山老师的《伤寒论》视频讲座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伤寒论》。而我现在重温的是《医学衷中参西录》,接下来的计划是赵绍琴老师的《温病学》。

古人云: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及文化知识对学中医是很有帮助的。由于资质有限,我学中医,则是反复地读,以加深理解。越学越感到中医的博大精深,感到自己的薄学无知。虽尚无入门,但即使这样,中医对我的生活依然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仰观天文,俯查地理,中知人事”,这就是古人研究中医的办法。中医就是从生活中总结的医学,当然,我们也完全可以再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指导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养生”现在是个热门话题,其实在我看来,养生无非就四个字——“天人相应”。人的生活要适应自然规律,生命才会得到养护。现在人当然不可能完全做到,但是要尽量做到不要对抗自然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法则更不应违背。

以前有个家长,我们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我们比较熟。他的某些做法就是典型的对抗。北京的冬天里从没有见他穿过棉衣,总是穿着薄薄的几层衣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对待女儿也是如此,女儿发烧,他还坚持让孩子去游泳。按他的说法,孩子发烧是身体有热,游泳可以给孩子降温,这样冷热中和,孩子的病就会好。他的孩子很矮很瘦,胃口不好,听说还有哮喘的毛病,我想这都与他让孩子冬天游泳有很大的关系。

我从不让孩子冬天去游泳。冬天游泳,不仅违背了“冬藏”的养生原则,而且身体很容易受寒湿邪气的侵害,得不偿失啊。

我有个很“不好”的习惯,坚持了近三十年,就是冬天洗凉水澡。以前洗是因为要锻炼毅力,当然洗时很方便。直到前几年,我突然发现出问题了:我的腿脚经常很凉,冬天受凉后,大腿很痒,甚至抓挠时感到大腿麻木。这个问题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开始也不太重,也没有当回事。后来随着自己中医知识的积累,而且自己感觉越来越不好,就发现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我现在还在坚持洗,但是每次洗完澡,我都会用热水好好泡脚,把寒气驱逐出去。平常再结合其他办法,慢慢把气血向下引,让自己的下寒状况慢慢改善。

学了中医,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行为都是存在问题的,比如:老年人冬天起早锻炼、现代人瘦身减肥、孩子的养育等等。我想我们起码可以引以为戒,用正确的观念护佑我们的家人、朋友健康生活。

当初学中医的原因就是那句话,“求医不如求已”。现在家人日常的一些小病,我基本上都可以用中医方法进行调理。日常小感冒等问题,喝一些中成药基本就能解决,有时真能做到“一剂而愈”。孩子脚脖子轻微扭伤,我运用中医“对称疗法”按摩,很快孩子的脚疼就会缓解。

古人云:“阴阳证,二太擒。”小儿尤其以肺脏与脾胃最为娇嫩,而它们又是母子关系。罗老师说小儿健康最主要以养护脾胃为主,脾胃养护好了,则母肥子壮,小儿肺部的疾病就不会轻易发生。

我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我就非常注重对她脾胃的养护。孩子1岁7个月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做小儿按摩,当时主要是对手及脚的脾胃反射区进行按摩。随着孩子长大,我又加上了捏脊,每天坚持10分钟左右,持续了很多年。随后看罗老师的文章,又买了山药粉,做粥时经常放两小勺,再放四、五个新疆大枣,粥熬出来香甜可口,全家受益。

就这样,在中医的呵护下,我的孩子非常健康地成长起来。她的脾胃非常好,小时候从不挑食(现在大了,反而有些挑食了),也很少得病。孩子从上幼儿园起一直“超重”,但她一点都不胖,反而身上肉非常的结实。这也就应验了那句“脾主肌肉”,脾胃好,肌肉就足实,赘肉就少。

就像有人从《道德经》中学到修行的真谛,我也从学中医过程中领会出其他的收获。中医看病整体性思维、辨证论治及相生相克的理论,也无时无刻地在工作与生活中指导着我,我看问题就经常会从全局出发,通过问题的表面现象,抓住主要矛盾,找出主要原因。

举个生活中的小例子。前几年,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我们不得已搬家,去租住别人的房子。搬进后,发现屋里的蟑螂很多,厨房里面留有很多的蟑螂贴。如何灭蟑螂就成了我们的首要问题。首先我们把屋内尤其厨房打扫干净,买了很多蟑螂贴放到边角的地方。这时,我就想屋里不会无故生出蟑螂,肯定出现了屋内与外界的漏缝,才导致蟑螂跑到屋内,只有把漏洞堵住,才能彻底地消灭蟑螂。所以我就把厕所和厨房的下水管道的接口重新封好,把抽油烟机的管道口的缝隙堵死,不让外面的蟑螂再爬进屋内。慢慢地,屋内蟑螂的数量越来越少,直至完全消失。

在我看来,中医不仅仅是医学,能治病救人,更是一种思维,一种健康的生活原则。

在学中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也犯了不少错误,其中有一次的错误让我一直后悔不已。那时我的孩子4、5岁吧,我正在用心地学习《伤寒论》。在学习过程中,也给朋友的孩子简单调理过身体,效果也不错。一个周六的早晨,我孩子起床后说嗓子不舒服,我们当时看了嗓子,应该是很红,而且出现了白点。但当时我对温病没有丝毫的了解,就以为孩子是因为受寒而走嗓子了,所以就给孩子煮了点生姜水喝了。上午我还带着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去公园玩了。我记着当时天气还很热,中午在回家的电梯里,孩子就吐了。当时我爱人有事也不在家,我也没给吃药,孩子中午回来就睡觉了。等到下午,孩子就发高烧。这时我才有点害怕了。开始我们也没有送孩子去医院,给孩子吃了些中成药。结果孩子的病发展得非常快,夜里就出现了大片的红色疹子,其实当时孩子体内的热已经很重了,家里的这些治小感冒的中成药根本就没有用。我们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大夫说孩子是猩红热,建议最好住院。就这样,我们的孩子因肺炎而住进了海淀医院。直到我学习了赵绍琴老师的温病学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所犯的错误。这件事,现在我想起来还会很懊恼。

有关如何区别寒热感冒,现在我一直按罗老师的理论来操作。寒热感冒应该是在感冒过程中,人体经历的两个不同阶段。所以我们在对待感冒病人时,一定要通过认真观察,分清感冒处于什么阶段,是在外寒闭表阶段,还是外寒内热阶段,或者是内热阶段,再分别治疗。但千万不要用热药发表的方法去治疗里热阶段的感冒。“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经过这次的过失,这句话从此就牢记在我的头脑中了。

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瑰宝。中里巴人曾在文章中写到,“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好东西,实在太多太多。每当从《黄帝内经》等典藉中,学了个一招半势,应用的得心应手,就不禁心生无限感激之情,真要向苍天叩几个响头,以遥拜先知大德的在天之灵。”这也说出了我的心声啊!

罗老师大力宣传中医,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医,真乃大爱。衷心希望所有的中医爱好者们能学有所成,运用中医知识保护自己、家人及亲戚朋友远离疾病。希望中医在我辈手中继续得以传承,发扬光大,护佑我中华民族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傲视于世界之巅!

文章◎王兵
封面◎8岁
编辑◎云少

的新系列语音课开讲啦!

讲解《医学衷中参西录》系列的语音课程再次更新开播啦!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马上”,打开书院每天推送的文章,即可收听到为大家讲解的民国名医张锡纯的经典药方与医案,保证喜欢学习中医知识的您听了会有所收获哦!

长按识别或扫一
进入
收听讲《医学衷中参西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