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敛肺涩肠药之赤石脂 | 中药知识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中草药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好在看到医生开的方子或者选购中成药时,对其中的各种药物的性味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而并不是让大家粗浅地看一遍之后就自己开方子抓药!很多药材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有经验的大夫将药材合理地配伍或炮制后方可使用或避开不用。因此,大家切勿自己胡乱用药,身体需要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辨证开方!
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具有收敛固涩之功,以敛耗散、固滑脱,即陈藏器所谓“涩可固脱”,李时珍所谓“脱则故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之意。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收涩止带等作用。
收涩药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不止、带下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因此临床应用本类药时,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以标本兼顾。总之,应根据具体证候,寻求根本,适当配伍,标本兼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但某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之外,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则又当分别对待。
收涩药根据其药性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但某些药物具有多种功用,临床应用应全面考虑。
敛肺涩肠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后者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
本类药物治久咳虚喘者,如为肺虚,则加补肺益气药;如为肾虚,则加补肾纳气药同用。治久泻、久痢兼脾肾阳虚者,则配温补脾肾药;若兼气虚下陷者,则宜配补气升提药;若兼脾胃气虚者,则配补益脾胃药。
本类药酸涩收敛。属敛肺止咳之品,对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不宜用;属涩肠止泻之品,对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不宜用。
赤石脂
出自《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四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本品具黏土气,味淡。以色红,光滑,细腻,吸水性强者为佳。打碎或研细粉,生用或加醋煅用。
【药性】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应用】
1.久泻久痢
本品甘温调中,味涩质重,入胃肠,长于涩肠止泻,并能止血,为治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
2.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本品味涩,能收敛止血,质重入于下焦,以崩漏、便血者为多用。
3.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
本品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的功效。
此外,外用亦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9~12g,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不宜与肉桂同用。孕妇慎用。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8岁 | 封面
云少 |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