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养生保健调理学习 / 正文

穴位知识 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之神门穴

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之神门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属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如掌内,止于小指桡侧端。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阴心经本经腧穴
神门(输穴;原穴)

【出处】《针灸甲乙经》:神门者,土也,一名兑冲,一名中都。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

1、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
2、高血压;
3、胸胁痛。

【应用】

神门有益心安神,通经活络,补益心气,宁心、安神、通络的作用。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日“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心主血脉、主神明,故可主治心神疾患等。

神门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
神门穴配内关穴、三阳交穴治健忘、失眠。
神门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绞痛。
神门穴配少商穴、涌泉穴、心俞穴治呆痴。
神门穴配内关穴、三阴交穴治神经衰弱、失眠。
神门穴配支正穴为原络配穴法,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
神门穴配大椎穴、丰隆穴,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神门穴配关元穴、中极穴,有安神益肾的作用,主治遗溺,遗精。
神门穴配膈俞穴、血海穴,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呕血、吐血、便血。
神门穴配内关穴、大陵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风池穴、百会穴,治失眠、心烦、健忘。
神门穴配少商穴、涌泉穴、心俞穴,治痴呆。
神门穴配鱼际穴、太冲穴、大敦穴、关元穴,治遗尿。
神门穴配后溪穴、鸠尾穴,治五痫。

按摩方法:中午和晚上睡前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神门穴15-20分钟即可。点按刺激神门穴,用力不要过重,以有酸胀感为宜。根据子午流注的观点,在午时(中午11:00~下午1:00)点按或针灸神门能泻心火以补肺气。

艾灸方法:艾炷灸1~3壮;或艾条温和灸10~15分钟。

【文献】

《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黄帝内经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针灸甲乙经》:遗尿,关门及神门、委中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疟,心烦,甚欲得饮冷,恶寒则欲处温中,咽干,不嗜食,心痛,数噫,恐悸,少气不足,手臂寒,喘逆,身热,狂悲哭,呕血,上气,遗溺,大小人五痫。

《针灸大成》:主心性痴呆,健忘。

《通玄指要赋》:神门去心性之痴呆。

《玉龙歌》: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

《杂病穴法歌》:心门专治心痴呆。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

编辑|云少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