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知识 |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之俞府穴
温馨提示
本栏目意在为大家介绍人体穴位的基础常识,让大家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对各个穴位在艾灸、拔罐、刮痧等外治疗法的应用上有一点简单的了解。很多穴位针刺治疗风险很高,非针灸专业人士,切勿自己进行针刺操作!
十二经脉之足少阴肾经
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为表里。五行属水。《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人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中医大辞典》:足少阴肾经自足小趾的下边起始,斜行到足掌心中(涌泉),出行到然骨(舟骨粗隆)的下面,沿着内踝后方,分布在足跟中,由此向上在三阴交处与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相会,然后行至腓肠肌内,浅出胭窝内侧(阴谷),沿大腿内侧后边向上,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它直行的主干,从肾脏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部,沿着气管喉咙,到舌根两侧。它的支脉,从肺脏出来,联络心,流注到胸中。脉气由此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治概要
足少阴肾经发病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五官疾病、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及其他疾病。如:面色灰黯、遗精、尿赤、气短、唾血、眼花、心悸、惊惕、黄疸、泄泻、口干、咽肿或干痛、喜卧、足痿无力。经脉所过处疼痛、麻木、厥冷。
足少阴肾经本经腧穴
俞府
【出处】《针灸甲乙经》
【定位】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疾患。
【应用】
俞府穴,有止咳平喘、和胃降逆的功效。主治胸肺等疾患,如咳嗽、气喘、痰多、骨蒸潮热、呃逆、呕吐、胸满、不得饮食等。现代又多用俞府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俞府穴配天突穴、肺俞穴、鱼际穴治咳嗽、咽痛;
俞府穴配足三里穴、合谷穴治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
俞府穴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有理气降逆的作用,主治恶心呕吐。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俞府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咳嗽、呕吐、胸痛等。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心痛、咳嗽、气喘等疾病。
【文献】
《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喘不得息,呕吐,胸满不得饮食。
《循经考穴编》:久嗽吐痰,亦治骨蒸,及妇人血热妄行。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封面|八岁
编辑|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