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如用兵”——连建伟用药经验谈
对用药的看法
临证用药精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临证治效。《解溪医论选》引陆成一治病“宜用药不宜用方”之论,强调药对于方的意义之重。用药应切乎病情,研讨医道之时,尤应反复斟酌用药之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用药法理如下。
一者本草必当精研:识证达药方能治愈疾患,浩瀚医海,广搜博览,斟选精华之品细细研读,形成对药物的全面认识。
二者药物效应最大化:药物功效往往一药而数效并具,临证以药物效应最大化指导用药,如贝母化痰,清热散结,《本草汇言》云其有开郁之效,凡遇痰气交阻,气郁化火者,每入贝母清热降火,化痰散结又开郁,切合痰气交阻之病机,充分发挥了药物的功用。
三者处方有序程度最大化:用药须讲究配伍,讲究药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有序化程度越高,方剂效果愈佳。如“药对”就是处方有序程度最大化的表现之一。
临床常用参的种类和使用经验
常用的有党参、太子参、南沙参、北沙参、红参、高丽参(别直参)、生晒参、野山参(移山参)、西洋参(花旗参)等。用参的经验大致如下。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本草纲目拾遗》谓其“治肺虚,益肺气”。经验:用于气虚尤其脾肺气虚。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中药志》谓其治肺虚咳嗽,脾虚泄泻。太子参补气兼养阴,治疗气阴两虚较为合适,如对部分消渴病舌质红者较为适宜。
北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经。《神农本草经》载:“主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
南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胃、肺经。《本草从新》载:“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可养肺胃之阴。症见舌质红绛、舌苔中剥、舌尖红等。
南、北沙参皆具有养阴、补肺、益胃生津作用。然南沙参兼能化痰止咳,北沙参长于补阴。南沙参清肺祛痰之力优于北沙参,对于肺热咳嗽、咳痰不利多用之,北沙参润肺之力较强,常用于肺阴不足,干咳无痰,或虚劳咳嗽,肺虚咳血之症多用之。
红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神农本草经》载:“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红参性偏温,虚寒者用红参。
高丽参及别直参,跟红参一样。
生晒参为鲜参清洗干净后,用烘干设备烘干的人参,性较平和,补性不太足。一般的气虚用此。
质量比此更差的是白糖参。
西洋参、花旗参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心、肾经。
西洋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花旗参、洋参、西洋人参,原产于加拿大的魁北克与美国的威斯康星州,中国北京怀柔与长白山等地也有种植。加拿大产的叫西洋参,美国产的叫花旗参,服用方法分为煮、炖、蒸食、切片含化、研成细粉冲服等。味甘、微苦,性凉。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喉干。用量3~6g。
浙贝母与川贝母如何区别运用
浙贝母味苦,性微寒,可清肺化痰,散结消肿,解热止咳,利尿,又可疏肝理气。
其苦寒性较大,清热力较强,偏于清肺化痰,治疗痰热郁肺或风热咳嗽,痰黄而黏稠等。
因其清热开郁散结力较强,故常用此治疗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肺痈、乳痈、皮肤痈肿等。
临床配玄参以清热降火散结,多治瘰疬、肺痈、热伤津液诸疾。配知母以滋阴清肺降虚火,润燥化痰止咳嗽。
川贝母味辛、甘,性微寒,泻心火散肺郁,入肺经气分,润心肺,化燥痰。
因其苦寒性较小,清热力不强,味甘而质润,偏于润肺止咳,故以此治肺燥咳嗽、虚劳久咳等。
川贝母清热解郁散结力不及浙贝母,多用治体虚痰结者。肺燥咳嗽,以川贝粉蒸梨,为清润单方。
青皮和陈皮如何区别运用
青皮、陈皮同为橘之果皮,然老嫩有异,功效各有偏颇。
青皮气味俱厚,性沉降,入少阳、厥阴经,主气滞、下食、除胁痛、解郁怒,疏肝破气散结滞。青皮伐肝,性颇猛锐,不宜多用,6g左右即可。
陈皮入脾、肺经,吞酸嗳腐、反胃嘈杂、呃逆胀满堪除,理气健脾燥湿痰,同补药即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利用最弘。
见肝郁气结、胁痛乳胀、疝气痞积等属肝郁气结者,以青皮疏之;见脘胀胁痛、嗳腐吞酸、便溏泄泻等属肝胃不和、肝脾失调者,以陈皮和之。
青、陈皮同用,调和肝脾,和解肝胃,平调肝、脾、胃三脏,使升者升,降者降,疏者疏,去滞气,通达上下。青、陈皮多在柴胡疏肝散中应用,疗胁肋疼痛,或脘腹胀满,攻痛连胁,嗳气频繁者。扁豆衣和白扁豆如何区别运用
扁豆衣味甘,性微温。归脾、胃经,健脾和胃,消暑化湿。用于暑湿内蕴,呕吐泄泻,胸闷纳呆,脚气浮肿,妇女带下。健脾渗湿而不腻滞,止泻而不壅滞。
扁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有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之功效。主治脾虚兼湿,食少便溏,湿浊下注,妇女带下过多,暑湿伤中,吐泻转筋等证。
扁豆相对于扁豆衣较壅滞(蛋白多)。扁豆性味皆与脾家相得,宜独入之,唯入健脾药中,则能补脾,若单食多食,极能壅气伤脾。扁豆有黑、白之分,白者入药,下气和中。患寒热者不可食,伤寒寒热,外邪方炽,不可用此补益之物。
临证如何区别运用生鸡内金和炙鸡内金
鸡内金乃鸡肫内黄皮,鸡之脾胃也。
生鸡内金可开胃消食助运,生者有化瘀之功,又可缩尿、化结石。舌苔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者尤宜。鸡内金含有稀盐酸,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可消之,如男子痃癖、女子癥瘕,久服之皆可治愈。若虚劳之证,其经络多有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可愈。
脉无力宜用炙鸡内金;脉有力或脉涩宜用生鸡内金。张锡纯谓鸡内金含有消化酶,若炙之则消化作用受到破坏。以消食而论,生鸡内金较强,炙鸡内金偏平和。鸡内金善化瘀血,多用易耗损气分。
本文节选自《医门传灯》。……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医门传灯》,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成果之一,通过学术继承人在3年伺诊期间(2012-2015)所记、所见、所感,着重介绍浙江省名中医连建伟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本书从抄方手记、师徒问答、学术传承等三个方面原汁原味地介绍了传承导师的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第一部分抄方手记,真实记录连师临床医案100余则,以及弟子的抄方心悟和连师评语;第二部分师徒问答共60余则,涉及连师的理论观点、治疗心得、用药用方等专题,多为连师诊余医话整理而成;第三部分学术传承,突出连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以及学术继承人的一些思考,所选病案40余例,收尾部分附有连师临证经验采菁4篇。
编者以期以连师临证“一斑”,开启学子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求索全貌之心。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与教学工作者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 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医门传灯》。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连建伟运用地黄饮子经验撷菁● 《伤寒论》中脾胃学术思想采撷
点,一键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