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记“疫”】地震、疫情……记中医药人的三次出征
导Lead语
2月14日,武汉迎来了一场春雪。下班后,曹屹和队员们在雪地里合影留念。看着院区里傲雪挺立的寒梅,曹屹觉得它们就像此刻在荆楚大地上携手战“疫”的同胞们,只要大家心手相牵、众志成城,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我是曹屹,请战出征!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蔡彦彦
2020年2月1日,“主任, 我是曹屹,我有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的救援经验,这次援鄂我请战出征!”在看到医院征集援鄂人员的通知时,正在彭水支医的曹屹,立即向医院护理部主任陈小娟拨打了这一通电话。
“ 彭水离江津有3个小时车程,医疗队明天就要出发,你来得及吗?”“来得及,我一定赶回来!”一段简单的对话,饱含着曹屹舍我其谁的自信和救死扶伤大爱。陈晓娟主任告诉我们,这其实已经是曹屹主动请缨参加的第3次大型救援了。
第一次出征—— 汶川!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医疗救护资源极其缺乏。5 月13日0 点,曹屹和他所在的医疗队就已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 重灾区什邡市,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紧急医疗抢救工作。医疗队的队员有2名急诊科护士,其余全部是外科医生,这意味着,作为男护士的曹屹,不仅要发挥体能优势接送伤员,还要作为器械护士与主刀医生密切配合手术。这对他来说,是检验、是挑战、更是历练!
汶川救护,是25岁曹屹的第一次“出征”,为期48天。
雅安——“快一点,再快一点!”
“快一点,再快一点!”这是急诊科护士曹屹在雅安地震中重复得最多的话。对于危重病人来说,快一秒钟就多一点希望。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 级地震,曹屹再一次主动请缨来到抗震救灾的前线。他所在的医疗队,统一接受调配后驻扎在雅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主要承担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转运病人的任务。在到达的第一个24 小时内,他们就成功转运5名危重病人。雅安第二人民医院离华西医院有138 公里,也就意味着在这一天里,他们不眠不休地奔波在这“ 生死线”上。平均每天有10 多个小时是在救护车上抢救和转运伤病员。雅安,是曹屹的第2次“出征”。
雅安救援现场,曹屹所在医疗队正在紧急转运救治危重病人
武汉—— 战红区!
2020年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发。凭借出色的护理技术和丰富的救援经验,曹屹再次志愿报名并获得批准,和医院另外3名战友作为重庆市第二批援鄂人员踏上征程,2月2日下午飞往武汉。这是他的第3次出征。
接受了专业的防护知识培训,顺利通过考核后,2月5 日,医疗队正式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病区,曹屹在陌生的病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值班。
这一次,他上的是红区。红区就是污染区,也是重症监护室里直接接触危重患者的区域。每班的4个小时里,红区的护士必须像一只不停转的陀螺,保持高强度、高频率的运转—— 持续观察和判断病情变化、实施抢救、执行医嘱、管道护理、血气分析参数监测、密闭式吸痰、口腔护理、鼻咽拭子采样、患者转运与交接、心理疏导和支持…… 在重症病区,他们不仅是承担危重症患者密集护理工作的护士,还是负责患者生活护理的护工、物资搬运和分配的后勤人员、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者、患者情绪疏导的心理治疗师、病区环境的保洁员。
不能饮水、不能上厕所的这4个小时,汗水在防护服里慢慢渗透,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曹屹打趣地说,下班脱下防护服的感觉,就像卸下了一套几十公斤重的盔甲。
3天后,重庆医疗队接管病区后的第一名重症新冠病人病情好转,在转到普通病房之前,她拉着曹屹一定要和他合影留念。“ 谢谢你们,重庆来的天使们!虽然没见过你们的脸,但我认得你们的眼神,是你们在我人生最艰难的时候给了我信心和力量!”
来到武汉的第十天,曹屹向临时党支部郑重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很钦佩身边的党员同志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不畏生死、不计得失、冲锋在前和科学防控的精神力量。他觉得,自己必须在战“ 疫”工作中锤打、历练,成为他们当中光荣的一员。
本文摘自《杏林礼赞 手书心声——中医药人的记“疫”》,该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
该书共收入126篇文章,生动记载了广大中医药人在本次疫情防控中顽强拼搏、日夜奋战的感人事迹。“中医出版”将在十一期间刊登书中精选文章。这将时刻提醒我们,如今来之不易的、平稳的疫情防控局势,是多少幕后英雄,包括中医药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斗争而来。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马周旺,摘自《杏林礼赞 手书心声——中医药人的记“疫”》。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及文中图片来自《杏林礼赞 手书心声——中医药人的记“疫”》。,欢迎投稿唠嗑。
● 【十一记“疫”】新冠诸症无良策,大黄一剂起沉疴
● 【十一记“疫”】全力以赴,让中药香满金银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