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辩证精,立法严,处方灵, 这本医案简直了!!!

辩证精,立法严,处方灵, 这本医案简直了!!!

辨证精,立法严,处方灵,
这本医案简直了!!!

:众所周知,要想较好地掌握某位大家的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唯有仔细研读其医案,医案是中医临证的资料,它具体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

《叶氏医案存真》乃叶氏家传验案,其辨证之精,用方之巧,较《临证指南医案》尤多神奇之处,可谓医案中精华。
其渊源于《内》《难》、仲景之书,又兼于汉代以下各名家之长,处方不拘泥于古方,有很强的临床效果。医案的特色是从三焦及卫、气、营、血辨证以治温病,从奇经八脉辨证以治虚损,用仲景及诸家学说,并采其名方加减以治内科杂病,这也是叶天士所擅长的,为后世医家一直所效仿。

叶天士不到三十岁就医名远播。除精于家传儿科,在温病一门独具慧眼,除此之外,在杂病方面,他补充了李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提出"胃为阳明之土,非阴柔不肯协和",主张养胃阴;在妇科方面,阐述了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症候和治疗方法;他对中风一症有独到的理论和治法;他还提出久病入络的新观点和新方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于精研古籍,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

彭宪彰于叶氏学说与医案等亦深有研究,所疏注《叶氏医案存真》一书,其了义之精湛,乃平时学习之心得,与多年临床经验之结晶。
该医案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医案中奥义,便于科研、教学、临床,以及初学中医学之人,也适用于对叶氏学说研究有兴趣者参考备用,作者特将平时临床用叶氏之方与法及其理论以治病经验,附于个别医案之后,以证实此书名中之“存真”二字。

《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节选

〔原文〕
耳聤、环口浮肿是少阳、阳明风热久而失解,邪漫经络,倏然疹现随没,当与罗谦甫既济解毒汤。
枯芩 大黄 防风 银花 葛根 升麻 川连 荆芥 甘草 陈酒浸半日,阴干煎。

〔疏注〕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之脉,《灵枢经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足阳明胃经之脉,“夹口环唇”。
今少阳阳明两经之风热久而失解,邪气散漫于少阳经络,故耳聤、耳中痛、脓血流而不止;邪气散漫于阳明经络、故环口浮肿、忽然疹现又随之而没。采罗谦甫之“既济解毒汤”加减,使少阳之风热清,则耳聤、耳中痛、出脓血自愈;阳明之热毒解,则环口浮肿与疹出必消。此治病所以必求其因也。《卫生宝鉴》卷二十三“上热下寒治验”中说:“既济解毒汤治上热,头目赤肿而痛,胸膈烦闷不得安卧,身半以下皆寒,足胻尤甚,大便微秘。大黄酒蒸,大便和勿用。黄连酒制炒、甘草炙、桔梗各9g,柴胡、升麻、连翘、当归身各30g,上 咀,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方解〕
此乃手足少阳、阳明经之药。枯芩苦寒,泻少阳之热;川连苦寒,清上焦之火。银花甘寒以解毒;大黄苦寒以泻热。升麻甘辛微苦,葛根辛甘而平,二者同入阳明以发汗;荆芥辛苦芳香,防风辛甘微温,二者同入上焦以散风。甘草甘平,泻火解毒,兼能调协其诸药;陈酒辛甘,和血行气,引药于至高之分。夫辛者散而香者流通,苦者降而甘者和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邹润安《本经疏证》“防风注解”有“非辛无以至天,非苦无以至地”之语。方中诸药具辛、香、甘、苦,升中有降,降中有升,上行极而下,下行极而上,则阴阳交,而耳聤、环口浮肿诸症方愈后而无余患,此“既济解毒”之义也。

名家简介
彭宪彰(1917—1989),又名德锡,四川省仁寿县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出生于中医世家,功底深厚,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病,辨证灵活,善用经方,每于平凡之中见奇效。其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遗尿的经验,被誉为活用经方的典范。
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点击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彭老对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学术思想的研究造诣颇深,他从《叶氏医案存真》的验案中于个人有所体会者选出一百案,引用《内》《难》仲景及汉代以下诸名家之说,以及《临证指南医案》等文,融会己见,用浅显文体,加以疏注、解释,畅发其中奥义,以资后学借鉴。其中还穿插彭老平时利用叶氏之方法治病而收效显著的典型病案,可谓相得益彰。

(扫描可直接下单)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原创发表,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本文来源于《彭宪彰叶氏医案存真疏注》。
投稿及咨询邮箱zyyxscb@163.com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未来最吃香的证书,医药专业必须拿下

大黄救人有功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