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不登高峰何以摘得仙草?学中医就要勇闯天涯

不登高峰何以摘得仙草?学中医就要勇闯天涯

小编

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不登上高峰怎能摘得仙草,不饱览医书何以成为医宗?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古代的那些名医圣贤是怎样炼成的。

不登上峻岭,不知道天的高,哪怕这个峻岭再高,也够不到天啊!“不履深渊”,这个“渊”,就是潭,不走到深潭边去看看,怎么知道地是那么的厚。人不游学于圣人之道,换句话说,没有在真正有学问的高人手下去学一番,你怎么可以称得上是贤人呢?“圣”才能培养出“贤”。这个“游”,就是游学,就是外出求学,这很重要。包括我们现在学医,要跟名中医,也就是“游于圣道”。通过“游于圣道”,把名中医的好东西继承下来,那你才称得上“贤”。“贤”可能比“圣”还差一点,但也是非常难得。现在说来说去,我们就是缺少好的指导老师。我实事求是地讲,好的老师少了,越来越少,年纪大的谢世啦、退休啦,所以“人不游于圣道,焉可谓贤”?《礼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不琢不可能成为一个器物。我们看到一些很好的玉,都要经过雕琢。人不学不知道道理,不知道正道。太公曰:“人生不学,冥冥如夜行。”

姜太公说,人不好好读书,就好像晚上在黑暗中行走。人不知学,譬如牛羊。

这句话说得比较尖刻一点。人不知道学习,就好像畜生,没开化。朱文公曰:“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呜呼老矣,是谁之愆?”

朱文公就是朱熹。朱熹是明代的学问家,他研究理学。朱熹说,不要说今天不学,还有明天,不要说今年不学,还有来年。光阴过了,岁月流逝了,无情岁月是不会对我延迟寿命的,到后来呜呼哀哉,老啦!这是谁的罪过呢?朱熹觉得搞学问要抓紧时间。搞中医也是一样。上海中医药大学著名的中医学家金寿山,在临去世前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文中说:若能借我数年寿,我还要好好地学《黄帝内经》。有些老中医,看了一辈子病,他觉得对经典的学习还是不够。学了《内经》为什么?学以致用,理论指导临床。这些理论确实能指导临床。所以金寿山先生到后来有这个感慨,借我数年寿,我还要再好好地学《黄帝内经》。这是他们到临老时候的一种感慨,也说明时不我待。朱文公曰:“家若贫,不可因贫而废学。家若富,不可恃富而怠学。贫若勤学,可以立身。富而勤学,名乃光荣。唯见学者显达,不见学者无成。学者乃身之宝,学者乃世之珍。是故学者乃为君子,不学则为小人。后之学者,各宜勉之!”

朱熹又说了这段话,“家若贫,不可因贫而废学”。家里贫困,不能因为贫困而不读书。所以现在我们国家提出,不能让贫困的孩子失学,要给他们资助。“家若富,不可恃富而怠学。”家里富贵有钱,不能靠家里有钱,就懈怠懒惰,不好好学习。“贫若勤学,可以立身。”贫困人家的孩子,你只要勤学,就有立身之本,就有你的事业。“富而勤学,名乃光荣。”富贵人家的孩子,你能勤学,这才叫光荣。“唯见学者显达,不见学者无成。”只看到学者一个个的身份、地位、名声上去了,没有看到学者是一事无成的。真正好好地学习,不会一事无成。所以“学者乃身之宝,学者乃世之珍”。学者是安身之宝,学者是世界上珍贵的人。“是故学者乃为君子,不学则为小人。”学者是君子。学习可以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问、技艺。不学变成了小人,不懂道理,到后来可能会干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后之学者,各宜勉之!”后辈的学者,你们都要互相勉励啊!《直言诀》曰:“造烛求明,读书求理。明以照暗室,理以照人心。”

《直言诀》这本书上说,造蜡烛是为了求光明,读书是为了求道理,懂得真理。“明以照暗室”,蜡烛的光明是为了使得黑暗的房间亮起来,而这个理,真理、天理,是照人心的,使得你明明白白,清清白白地做人、做好人。《礼记》曰:“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

《礼记》说,独学没有朋友,就是一个人苦思冥想,没有人跟你一起探讨学问,那就“孤陋而寡闻”。“孤”,就是孤单、孤独;“陋”就是浅薄,知识浅薄。你对人家有见解的话听得少了,所以叫“孤陋而寡闻”。书是随身之宝,才是国家之珍。

书是随身的宝物,人才是国家的珍宝。所以国家要用有才之人。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能够回到中国来,毛泽东、周恩来高兴得不得了。来了之后,本来拟定授他少将,后来特批,马上就授中将。他这个人来可以抵好几个师的兵力,所以叫“书是随身之宝,才是国家之珍”。“书是随身之宝”,我觉得很重要,搞学问离不开书,好书不可不读。1974年我在乡村行医时,有一次回到城里去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来村里有人找我,说是你家里被偷啦。我一听就马上赶回去。我赶回去的目的,就是要找书。家里衣服、被子偷掉了就偷掉了,无所谓啦,但书要找回来,因为我有很多好的古医书,要把它们找回来。结果回去一看,这贼不偷那些医书,医书全放着,他把我的箱子偷走了。箱子里的东西拿走,箱子扔掉了,扔在桑树地里。我心里立刻就平静了,无所谓了,拿走的这些衣物都是身外之物,拿去就拿去了,对不对,而这古医书是有钱也弄不到的。学到老,不会到老。

学习到老,但你还有很多不会的,所以叫“不会到老”。周总理也说,“活到老,学到老”,但周总理还讲“改造到老”,当然这改造就是改造思想。诸葛武侯诫子弟曰:“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也?”

“诸葛武侯诫子弟曰”,这一篇文字又叫诸葛亮《诫子书》。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是情有独钟的。我小时候,在中学时代,就对这《诫子书》看啊、抄啊、背啊!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我两个舅舅有点学问,都是“文革”前大学毕业生,他们就把《诫子书》拿来给我看,所以我从小就受到一点传统文化的影响。诸葛亮这篇《诫子书》是非常好的,我们学一下。“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也?”诸葛亮《诫子书》没有多少句子,但讲了很深的意义。他说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可以修身,使内心清静。俭可以养德。往往品德不好的人,多不节俭,大手大脚。有的贪官一天要用几万,拼命吃、拼命喝、拼命玩,到后来就伤德了。有钱也不能这么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就是清心寡欲。只有清心寡欲,才能够明白志向。一天到晚贪图玩乐,怎么会有远大的志向呢?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够达到远大的理想,才能做得成事业。所以钱学森确实很伟大!钱学森一直到死,住在航天研究院的小房子里头。后来他当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给他大房子,他从来没有去享受过一天,就待在自己研究院的房子里,一直到死。淡泊宁静才能够达到远大的理想。“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必须要静,才能必须要靠学才能得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怎么有广博的才能呢?没有志向怎么能够成就学问呢?“淫慢则不能励精”,“淫”,就是贪色,“慢”,就是傲慢,贪色傲慢就不能激励精神。“险躁则不能治性”,内心险诈、浮躁,就不能治理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龄随着时间的奔驰过去了,意志也随着一天天的消逝,慢慢地丧失殆尽,到后来“遂成枯落”,好像一棵树枯了,枝叶落了。古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木树不起来,人树不起来,叫做“遂成枯落”。“悲守穷庐”,到后来年纪大了,悲伤地守在自己破破烂烂的房子里,到那个时候,你想要回头也来不及了,“将复何及也?”诸葛亮的《诫子书》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浙江兰溪县有个诸葛村,我去年去看过。诸葛亮的后代就在那里写《诫子书》,天天在那里写,人去可以买的。《诫子书》就是告诫子孙后代,应该怎么做人,不要虚度年华。先儒曰:“让古人便是无志,不让今人便是无量。”

“让古人”,就是对古人谦让。实际上就是没有远大的志向,我们要超越前人。“不让今人便是无量”,但是对于现在的人,我们要谦让,不谦让今人,那就是没有度量。既要有志向,又要有度量。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是朱熹的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少年实际上是很容易老的,我们十来岁的时候,看看五六十岁的人,觉得是那么的老。现在一下子我们自己都六十岁了,所以叫“少年易老”,但是“学难成”,学问难成。光阴如箭,“一寸光阴不可轻”,不可随随便便,把光阴虚度了。“未觉池塘春草梦”,池塘春草边做了一个梦,还没有觉醒过来,已经春去秋来啦。“阶前梧叶已秋声”,台阶前面那梧桐树的树叶都掉下来了。梧桐树叶掉下来发出的声音说明,秋天已经到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感慨,感慨光阴好过,但学问难成。确实是这样,我们如果能活到一百岁,无非就是三万六千五百天。这三万六千五百天,前二十年是糊里糊涂的,后三四十年也是糊里糊涂的,那么中间比较明白的有几年?比较明白的可能也就四十来年。那四十来年你还要睡掉一半,那就只剩二十来年了。二十来年里你还有其他的事,生儿、育女、休息、烦恼等等,你用于做学问能有几天?是不是?所以我们读了朱熹的诗以后,就觉得时不我待,我们要赶紧做学问。你们都是名中医的学术继承人,起码中医要学好。正因为人家中医学不好,我们就必须要把中医学好!我是这个观点,要把中医的种子传下去。现在很难培养出好的中医,为什么?我跟卫生部的官员当面说,我说现在五年制中医药专业,实际上一年多是所谓的实习、见习时期。这一年多里头,真正到中医科实习可能就一两个月,都是西医各科轮转,轮到后来把中医都忘了。那一年多去掉,还有三年多。体育、外语、计算机等等,一年半又去了。因为我是管教学的副校长,干了十二年,我心里有数啊!也就剩两年了。两年里,中医学一半西医学一半,实际上只学了一年中医。而且,站在台上的老师又是何许人也?有几个是明师?我讲的明师不是有名的“名”,是明明白白的“明”。自己要对中医理论有了解,自己在临床上要有实践,能把真知识传给你们,又有几人?所以,到底有多少知识是有用的,对中医的发展是有用的,对今后行医是有用的,我要打个问号。我是对着卫生部几个部长直说的。所以我说中医教育要反思,现在是千篇一律,全国都这样。我们就要搞中医,我们要走我们的路,真正把中医理论搞熟,把中医临床弄通,到一定时候,你们就是国家的宝贝。我就是这么说的,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看重一点,要自重自尊自爱,不管人家怎么样,“任尔东西南北风”。陶渊明诗云:“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好的年华不会重来,二三十岁的年华,不会再来了。一天难以有第二个早晨,所以我们要及时勉励,岁月是不待人的。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跬步”,就是半步路,就是迈开一次腿的距离。不积跬步,不可能到千里。“小流”即是一滴水。一滴水到后来慢慢汇成了江河。“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也就是说,我们搞学问,要慢慢地一点一滴地积累。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五十年行医心得》,点击可直接购买

吴文鹏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临证经验丰富,诊治方法独特。于此古稀之年,吴先生将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所得诊疗经验加以整理归纳,结合中医经典古籍相关论述编著成此书。书中精述了《难经》及经络、腧穴、津液理论等中医基础知识,并以临证医案之形式阐述了作者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经验,将医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融会古今,证治结合,对指导中医临床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供中医师及中医院校学生、入门学习者参考阅读。

(扫码下单)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连建伟国学精要讲稿》 。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大家都在看↓
刘力红:从庸医变为良医的关键思维(百读不厌)

【针灸入门必背】针灸一代宗师承淡安先生注解的穴位歌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