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埋线只能减肥?你可太小看它了

埋线只能减肥?你可太小看它了

:埋线疗法即穴位埋线,是将医用羊肠线埋入腧穴,利用羊肠线对腧穴的持久刺激作用,激发经气、调和气血,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该疗法是针刺疗法的延伸和发展,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验、廉等优点。

常用埋线方法有植线法、穿线法、割埋法、注线法,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穴位埋线法即注线法,又称套管针埋线法,对拟埋线腧穴以及穴周皮肤消毒后,用镊子夹取一段已经消毒备用的羊肠线,放入套管针的前端,后接针芯,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固定拟进针穴位,另一只手持针刺入腧穴,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腧穴的肌层或皮下组织内,用消毒纱布压盖针孔止血。然后用无菌敷料包扎,保护创口3~5天。

穴位埋线法常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痛、便秘等疾病的治疗。
如便秘,常选用天枢、水道、归来、足三里、大肠俞等穴进行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用中脘、足三里、胃俞、肝俞、脾俞等穴;肠易激综合征选用大肠俞、肺俞、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关元、中脘等穴。
我们曾经用埋线疗法治疗一例顽固性腹痛的腹型癫痫患者,取得明显的效果。

本文来源《何晓晖论治脾胃病》。更多精彩文章请从原书中查阅。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何晓晖论治脾胃病》,点击可直接购买

作者介绍

何晓晖,男,江西东乡人,1952年5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1971年抚州卫校毕业,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198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同)结业。从事中医工作47年。

长期坚持中医临床,精于内妇儿科疾病治疗,擅长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等难治病的经验丰富,誉满江西内外。

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首批江西省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中医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抚州市拔尖人才、抚州市科技标兵等称号,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主编著作和全国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参加973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奖3项;获发明专利3项。

内容介绍

本书全面总结了何晓晖教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详细介绍了何晓晖他其治疗唇口病、食管病、胃病、肠病及肝胆病的临床经验。

全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导,以临证心得为主题,以提高疗效为主线,以临床病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发扬并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参考意义,对读者提高脾胃病诊治水平颇有裨益。

本书创立胃质学说、肠质学说,发挥《内经》“脾营学说”和“胃主五窍”理论;创建“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位一体的脾胃病治疗新模式和“脾胃病治疗衡法”;效法经方,汲取时方,融入新识,创制系列脾胃病治疗新方。

(扫码购书,限时折扣)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 皮肤病辩证三原则

● 当专业大夫,正经科普时......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