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中医学习 / 正文

卫生室的经方高手——“同病异治”疗心悸

卫生室的经方高手——“同病异治”疗心悸

:朴实无华、简便实用是小编对《卫生室的经方故事》一书的印象。作者王彦权白天临证,夜晚读书,虽然没上过大学,更没读过研究生,但对中医的执着和热爱让他立志要当患者心目中能治病的“中医研究生”,远有张仲景、李东垣、郑钦安、祝味菊、张锡纯、王清任……近有胡希恕、刘渡舟、焦树德、李发枝、黄煌、娄绍昆……都是他学习的老师。一边临证,一边把微小的、经过临床检验有效的方法和方药传播出去,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对中医这个伟大事业的贡献。下面的分享的案例是他通过辨证采用不同治法治疗“心悸”的经过和心得,供大家参考。

案1 冠心病胸闷心悸案

张某,男,翟镇宁庄人,53岁,2018年10月16日来诊。胸闷,心悸日久,服瓜蒌薤白剂不效。患者反映,心慌时有想按住胸口感,平素有糖尿病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处方:黄附片9g,桂枝30g,甘草30g,党参18g,麦冬18g,五味子12g,丹参15g,川芎10g。7剂,每日1剂,煎2次,头煎久煎60分钟。
10月23日复诊:服药1 剂即效,7 剂服完,诸症消失。
思辨:患者心慌时有想按住胸口感,典型的“叉手自冒心”之心阳不振的桂枝甘草汤证;病久脉沉,阳虚甚,加附子;脉细,心悸,气阴两虚,生脉饮证;久病必瘀,故加丹参、川芎活血通络。

案2 温阳利水、益气养阴疗心悸

任某,女,65岁,洛阳市区人。心悸日久,心率每分钟105次,血压138/80mmHg,平素服依那普利等西药,有上气不接下气感,下肢水肿,嗜睡,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疾有无根感。辨为心肾阳虚,水饮为患,兼气阴两虚。方选真武汤合桂枝甘草汤、生脉饮、百合地黄汤。
处方:黄附片6g(先煎),茯苓30g,白术15g,白芍15g,干姜6g,桂枝15g,甘草15g,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百合15g,生地15g,牡蛎30g,大枣6枚。7剂,每日1剂,煎2次。服药7剂,心率降至每分钟82次,身已有力,心慌感及下肢水肿消失。
思辨:上气不接下气,下肢水肿,嗜睡,乃少阴证,肾阳不足,水湿为患,故以真武为君,温阳利水,减轻心脏负荷。另此人脉虽疾,但无根感明显,也是独特的少阴之脉,临证需脉证结合,要特别注意;嗜睡,心悸,心阳也虚,用桂枝甘草汤,补心阳定悸为臣;口干,心悸,气阴两虚,故用生脉饮、百合、地黄、牡蛎益气养阴,一可疗口干、定心悸,又可制附子、桂枝热燥之弊,为佐助药;大枣顾护中焦,养血定悸,又调和诸药。因方、证、机对应,故获佳效。

案3 心悸胸闷半年余,方证对应一周愈

郭某,女,15岁,伊滨区人。心慌,胸闷半年余,百法不效,经一医生朋友介绍,于2018年11月28日来诊。观其精神不振,面色㿠白,舌质淡红,苔薄白;问诊,口有时稍干,身无力;切诊,脉沉迟。

处方:黄附片8g(先煎),干姜8g,桂枝18g,甘草18g,党参18g,麦冬15g,五味子10g,丹参10g,川芎10g,大枣5枚。7剂,每日1剂,煎2次。7日后复诊,患者反映,服上方一次即大效;药服完,诸症悉平。
思辨:从舌、脉、面色、精神看,阴证无疑。脉沉迟,无精神,身无力,阴证中之少阴证,故以四逆汤为君,补肾纳气,以缓胸闷之主症;肾阳不足,波及心阳,心阳不振,故心中悸动不安,桂枝甘草汤主之;阳虚日久,阴津化生不足,故口有时干,用生脉饮,一可益气养阴定悸,又可制衡姜、附、桂燥热之弊;久病必虚、必瘀,故加丹参、川芎养血活血佐助之。全方以扶正为主,温肾纳气治胸闷,补阳益阴定心悸,养血活血,补而不滞。因方、证、机对应,故现覆杯而愈之效。

本文节选自《卫生室的经方故事》。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卫生室的经方故事》,点击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购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位长年工作在乡村卫生室的医生平时所记录的经方案例故事,没有过多的理论阐述,更没有什么花哨的噱头、点缀,质朴真实,鲜活生动,干货满满,别开生面,读后让人耳目一新,获益匪浅,不得不由衷地钦佩,为这位乡村医生的智慧和坚守点赞!为中医经方的疗效喝彩!

作者简介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高龙镇石牛村集体卫生室中医师,基层经方实践者。

编辑推荐

医不在名,有效则中。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卫生室的经方故事》,作者王彦权。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卫生室的经方高手——《伤寒论》12个字,助我治好老慢支

● 卫生室的经方高手——小乡医解读清肺排毒汤

点,一键下单

相关文章

湘ICP备2023018388号-1网站地图职业技能证书报考.医考咨询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