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还能向李时珍学点什么?
小编
我们在学习和继承李时珍在医药等自然科学上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的同时,还应该学习他的什么过人之处呢?
纵观中医学的发展历史,改革名家辈出。宋代名医宋慈、清代医家王清任等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桎梏,甘冒杀头之祸,进行尸体解剖,探索人体奥秘。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张仲景、刘完素、李东垣等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敢于革新,创立具有独到见解的学说。而印老说:“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改革精神,更是为后世树立了光辉的典范。长期以来,中医界讲道理必遵《内经》,论方药必宗《伤寒论》,谈药性必据《神农本草经》,不敢越雷池一步。
李时珍认为,古人正确的地方应当继承,不正确的地方就应尽力弄清,加以纠正,还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曾五次上书朝廷,建议组织力量重修本草,但均未得到支持。于是,他决心自己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李时珍的改革思想表现在脉学、药学、医论等方面,集中体现在他撰写的《本草纲目》这部对人类有巨大贡献的医药百科全书中。”
为实现改革,李时珍广泛搜集各种文献800余种,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他不顾个人安危,足迹遍达湖广、江西、安徽、庐山、太和山、铁齿山、茅山、牛首山和渺无人烟的神农架等药材产地,亲自实践。
李时珍敢于突破前人思想的束缚,进行革旧创新。对于以前本草著作中上中下“三品”的分类,他认为既不科学,又造成一些药物的混乱。李时珍遵循“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原则,根据植物的内在联系及动植物之间的演化过程,进行重新组合排列,特别是他关于动物药的排列,具有动物进化论的次序。
李时珍对前人“吴刚伐桂,嫦娥奔月”,“雨中落桂”,“蟾蜍吞后可越洪湖”等迷信说法,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指出,月亮里根本没有什么吴刚、嫦娥,乃“山河之影”;雨中落桂是一种自然现象等等。
李时珍在药物研究中,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他经常宣传后人必然超过前人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在《本草纲目》中,他对前人未曾讲过的药物效用的补充,竟达1300多处。李时珍在改革中,善于把劳动人民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概括。
他不屑于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冷嘲热讽,不耻下问于社会地位低下的“草头郎中”、“单方医”。《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大量的民间俚语、俗语和谚语。如“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若识半边莲,可伴毒蛇眠”等。
由于时代的影响和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李时珍的改革思想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在学习和继承李时珍在医药等自然科学上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的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以促进当前进行的医药卫生工作的改革。
……以下不是广告时间……
(扫码下单)
《濒湖医案》早于《本草纲目》而成书, 出自《本草纲目》引据书目,故李时珍在编撰《本草纲目》过程中将该书作为重要的参考文献之一。《濒湖医案》中的所有案例李时珍一定会应用于阐明药效、释解药理。
(扫码下单)
众所周知,就中医脉学之普及而言,当以《濒湖脉学》为先。本书将《濒湖脉学》单独整理编次, 又取李时珍考证《脉经》后所做之 《脉诀考证》,以及考证奇经八脉循行、主病及所属穴位之《奇经八脉考》, 三部小书汇于一处 。
(扫码下单)
此书先于《本草纲目》而著成, 是李时珍一生的临床经验所得, 并将其作为 《本草纲目》 的重要参引文献, 《本草纲目》中所有作“附方”或“主治“来说明药物功效和作用的医方均来自此书。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文字摘自《随印会河侍诊记》,由中医出版整理发布,在此特别感谢!封面图片和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腰扭伤,这些点穴按摩的干货赶紧收藏
【新春老中医故事会】师从胡希恕读《伤寒论》有悟
点,一键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