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缓急症,山药显奇功
郭淑云,国家级名老中医,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师从著名中医专家、原河南中医学院院长、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
吴某,男,53岁。2017年9月19日初诊。
主诉:胃痛20余天,呕吐3天。
现病史:患者因近期工作夜以继日,饮食生活失宜,劳倦过度而于20天前引起胃痛,住入某医院治疗,病情略减便出院继续紧张工作致病情复发而来诊。现胃脘灼痛,纳差,呕吐泛酸,口干苦,周身乏力,溺黄便溏。胃镜检查结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以中药疏肝泄热、和胃止痛为主治疗后,胃脘灼痛、口干苦等症基本消失,但患者因多日纳差食少,甚感体虚,家人急欲其恢复身体,便让其进食鱼汤、鸡汤等叠加峻补,致其呕吐频频,片刻不能自已,日进食不足两许,予以输液及投服清热化湿、降逆止呕之剂无效,已持续3日,望其形瘦身疲,声微而喘,动辄心慌。
舌质暗淡,苔薄乏津,脉弱而数。
中医诊断:呕吐(气阴大伤,胃气上逆)。
西医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
处方:生山药90g,太子参30g,石斛20g,竹茹20g,枳壳6g。3剂,水煎服。
嘱患者将所煎药液每次不拘量、不拘时,少量频服,1剂于1日内服完。次日诊视,患者呕吐已止,继进3剂,诸症已失,渐思饮食,食量逐增,上方加焦三仙各10g以防食滞,再进5剂而愈。
按语:患者经治疗胃脘症状方消,脾胃尚虚,骤经暴食后伤及胃气,致剧烈呕吐频作且无休止,脾胃气阴益伤,胃失濡养,和降失常,又复增呕势。张景岳云:“又或虽有停滞,而中气虚困不支者,是又所急在虚,不得不先顾元气,而略参清理。”遵其法以补虚为主治之,立健脾养阴、和胃降逆、清理虚热之法。方以生山药、太子参健脾补气益胃为主;石斛、竹茹生津止呕为辅;以少量枳壳防补而壅滞之弊。药证相宜,使脾气得健,胃得濡养,和降如常,故1剂即吐止。
本案的病机核心为胃气大伤,胃气上逆,故在本案治疗中以大量生山药为君药,具有补脾胃、益气阴、补虚劳、益气力之功,该药为平补脾胃的要药,然其作用平正和缓,对此急症重症,非量大不足以收功。如《本草正义》有“山药,能健脾补虚……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本草求真》谓山药“气虽温而却平,为补脾肺之阴……不似黄芪性温能补肺阳,白术苦燥能补脾阳也”;《药品化义》载“山药,温补而不骤,微香而不燥”。竹茹甘能和胃,寒能清热,为清胃止呕之专药,《本经逢原》谓竹茹“清胃腑之热,为虚烦、烦渴、胃虚呕逆之要药”。故二者联用,对胃虚兼热之呕逆相得益彰。
本文节选自《郭淑云论治脾胃病》。……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郭淑云论治脾胃病》,点击可直接购买
购书
内容简介
本书分四章。“医家小传”叙述郭淑云教授走向习医之路的时代背景和经过、工作经历、成长过程及跟随首届国医大师李振华先生研习脾胃学说的体会;“学术精华”中的内容均为以往在医教研工作中实践的总结,论述了个人的学术观点和诊治疾病的临床经验,其中如“临证中的六个相结合”“病发于肝,治重在脾”“胃病中的有形之瘀与无形之瘀”“活用枳术汤方,治疗脾胃疾病”等具有一定的学术特色;“临证精粹”选取了脾胃系统中最常见的胃痛、胃痞、呕吐、泄泻、便秘5 种疾病,在辨证思路、临证择方及方药分析等方面阐述了诊疗体会;“弟子心悟”摘选了河南省首批青苗培养人才随师学习中的体会,论述了古方今用的体验。
本书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真实介绍了个人的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治验,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郭淑云论治脾胃病》,作者:邵明义,李墨航,李富成。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欢迎投稿唠嗑。●治口腔溃疡绕不开的经方
● 活用“枳术汤方”,治疗脾胃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