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从脾胃论治
:古人云“怪病多痰”,临床许多疑难杂病,多与痰瘀关系密切。而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则聚湿生酿痰,故说“脾为生痰之源”。由此可见,从脾胃论治疑难病,大有可为。
古人云“百病多由痰作祟”,痰有风痰、寒痰、热痰、湿痰、燥痰之别,饮有痰饮、悬饮、支饮、溢饮之分。
痰可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引起诸多病证,如咳、喘、悸、眩、呕、膈、积、癫、狂、瘫、痛、痹、瘰、疽、瘿、瘤等,这些病证变化多端,缠绵日久,棘手难治。
古今大量文献报道从脾胃治疗疑难杂病,常常取得满意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如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血黏、高尿酸等代谢性疾病已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痰浊是这些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是其主要病理机制。
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保养脾胃和调理脾胃是关键。
近年来大量文献报道通过调理脾胃治疗代谢性疾病,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路径。
本文摘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
好书推荐
本书全面总结了何晓晖教授的脾胃病学术思想,详细介绍了何晓晖他其治疗唇口病、食管病、胃病、肠病及肝胆病的临床经验。
全书以中医理论为主导,以临证心得为主题,以提高疗效为主线,以临床病案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继承与发扬并举,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参考意义,对读者提高脾胃病诊治水平颇有裨益。
本书创立胃质学说、肠质学说,发挥《内经》“脾营学说”和“胃主五窍”理论;创建“辨病-辨证-辨体-辨时”四位一体的脾胃病治疗新模式和“脾胃病治疗衡法”;效法经方,汲取时方,融入新识,创制系列脾胃病治疗新方。
作者简介
何晓晖,男,江西东乡人,1952年5月生。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1971年抚州卫校毕业,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1983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下同)结业。从事中医工作47年。
长期坚持中医临床,精于内妇儿科疾病治疗,擅长治疗脾胃病,尤其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食道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胃肠肿瘤等难治病的经验丰富,誉满江西内外。
全国首批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首批江西省名中医,首批江西省国医名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江西中医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等。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中医先进个人、江西省卫生科技先进工作者、抚州市拔尖人才、抚州市科技标兵等称号,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贴。主编著作和全国教材1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篇。参加973课题2项,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奖3项;获发明专利3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何晓晖论治脾胃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何晓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欢迎投稿唠嗑。
觉得不错请点赞!
大家都在看↓
大柴胡、小柴胡,辨对“症”很关键!(经方大师亲授)
名医详解长寿之穴——关元